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当地时间10月24日宣布,将正式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在全国出入境管理系统中的使用范围,要求所有非美国公民在离境和入境时接受生物识别拍摄。
国土安全部表示,相关法规将于10月27日刊登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并开启为期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若无重大修改,新规预计将在12月26日正式生效。

DHS指出,全面采集非公民的出入境影像与生物数据,将有效应对一系列国家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威胁、旅行证件伪造、签证逾期滞留及非法居留等问题。
此次新规被视为近二十年来美国边境监控系统最重要的一次扩展,标志着“出入境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
儿童和老年人不再豁免此次新规的适用人群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前往美国的访客、签证持有人,就连已经在美国定居的移民以及绿卡持有者也被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只要不是美国公民,未来在出入境美国时,都将受到这一新规的影响。

根据新规定,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将被授权要求所有非美国公民在机场、海港、陆路口岸及其他出境点接受拍照。这标志着此前试点项目适用范围的全面扩展。
CBP目前已在所有商用航班入境口岸部署人脸识别系统,但出境环节仍局限于部分试点机场与海港。CBP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全国范围内所有商业机场与主要港口的出入境系统将全面实现人脸识别化。
这次调整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面部识别的适用范围被扩大。此前豁免的14岁以下儿童和79岁以上老年人,都将被纳入强制检查的范围。

文件同时指出,当局在必要时还可以要求采集其他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或DNA。此举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持续加强移民执法、减少签证逾期居留人数的又一重要步骤。
根据美国民权委员会(U.S. Civil Rights Commission)2023年的估算,美国境内约有1,100万名无合法身份的居住者,其中约42%属于签证逾期居留。
这类人群最初通过合法签证入境,却未在期限内离境,成为“隐性非法移民”。DHS认为,扩大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建立更精准的出入境记录,堵住长期困扰政府的“签证逾期黑洞”。
全球趋势与地缘影响美国的这一举措也置身于全球范围内加强边境数字管控的浪潮之中。
从欧盟的出入境系统(EES)到迪拜的“智慧边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自动化边境管理。
10月12日,欧盟全新的“出入境信息系统”(Entry Exit System,简称EES)正式启用。这一系统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护照盖章流程,为前往申根区的非欧盟公民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边境检查体验。

前往使用 EES 系统的欧洲国家并短期停留(180 天内累计不超过 90 天)的非欧盟公民,均需在EES系统中登记。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新规可能会促使其他盟国效仿,进一步推动生物识别技术成为国际旅行的新标准,同时也可能对与美国有免签证计划(VWP)的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不排除将人脸识别作为免签互认的条件之一。
身份规划宜早谋划美国出入境管理的日趋严格化,凸显了拥有合法、稳定移民身份的重要性。对于希望畅通无阻地往来美国,并为家人提供稳定未来的投资者而言,在当前的政策窗口期进行身份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在众多美国移民选项中,EB-5签证预留项目因其条件宽松、审批快速而持续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该项目对申请人无语言、学历和严格年龄要求,也无需自行经营企业,为高净值家庭提供了一条获取美国绿卡的高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