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多少年轻人在大城市拿三五千月薪混日子,不知道什么是未来!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群里发消息,说自己准备离开北京了。他说:“干了三年,工资从四千涨到五千五,每个月房租两千多,地铁卡三百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群里发消息,说自己准备离开北京了。

他说:“干了三年,工资从四千涨到五千五,每个月房租两千多,地铁卡三百多,吃饭两千,剩下的连一双新鞋都舍不得买。活着是真的累。”

大家都沉默了几秒,没人回话。因为那种疲惫,大家都懂。

我问他:“你打算回老家吗?”他说:“回去也没啥工作,但至少能喘口气。北京太贵了,连呼吸都感觉花钱。”

说实话,这几年,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来城市闯荡,幻想过年入十万、月入过万,最后才发现,现实比想象要骨感得多。

小张是我认识的一个外卖员,二十多岁,干了快两年。他说:“刚来那会儿,我还觉得自己挺厉害的,能靠双手挣钱。可现在发现,不管我多拼命,钱都不够花。”

他一天干十几个小时,风吹日晒,一单赚五六块。有时候碰上下雨天、堵车、投诉,忙到凌晨,最后一天到手一百多块。他说:“我一个月挣七八千,但房租两千多,车子维修、电瓶、电费这些乱七八糟加起来,还不如办公室那帮人轻松。”

但他也知道自己没得选,学历低、没背景、没关系,只能靠苦力换那点钱。

还有个朋友小赵,在杭州做文员,工资四千八。她每次发工资都发朋友圈:“又活下来了。”她说:“我租的是城中村的单间,床对面就是厕所。每天早上挤公交,晚上回去饿得要命还舍不得点外卖。”我问她为什么不换个城市,她苦笑着说:“换城市干嘛?到哪都一样,都是打工人。”

其实这种状态,太普遍了。你去地铁站看看,那些低头赶路的年轻人,一个个都疲惫得像被掏空。不是他们不上进,而是这几年生活成本实在太高了。

月薪三五千的人,已经成了城市的主力。可悲的是,他们连“生活”这个词,都显得有点奢侈。更多的时候,只是在“活着”。

一个朋友说得特别扎心:“我现在的生活,就是吃得饱、房租能交上、不被裁员。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盼头。”我沉默了很久。因为这就是太多年轻人的真实状态。

你说他们没梦想吗?不是。他们也想买房、买车、结婚、带父母旅游。可当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梦想都成了笑话。

有人调侃说,现在年轻人最大的娱乐,就是在社交软件上看别人过好日子。有的人出国旅游、打卡高档餐厅;而你还在地铁上挤成沙丁鱼,想着晚上吃哪家十几块的快餐最划算。

这不是丧,而是现实。当三五千的工资成了常态,很多人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从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到现在的“能活就行”,只用了几年时间。

有次和同事聊天,我说:“现在真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她叹了口气:“有意义吗?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像机器一样。”她说完笑了笑:“但没办法,不干就没饭吃。”

这话听着平淡,却刺得人心疼。有多少年轻人,不是没想过改变,只是他们真的累了。在城市里,他们不是在追梦,而是在被生活追着跑。

更扎心的是,他们的父母那一代人还总说:“你们现在多幸福啊,我们以前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得多。工资没涨多少,房租、物价、社交支出全在涨。谁还敢轻易生病?谁敢辞职?连请几天假都得算着工资损失。

有时候我在想,这么过一辈子,会不会太悲哀?可转念一想,大多数人也都这样。父母那代人干了一辈子工,省吃俭用,最后也没攒下多少。我们这一代人,也许注定要重复他们的路。

有人说:“年轻人该有梦想,不该被现实打败。”可如果现实就是一个不断榨干你的工厂,你还谈什么梦想?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麻木、无奈,还有对明天的恐惧。

有一次我问小张:“你觉得未来会变好吗?”他沉默了几秒,说:“不知道,也许吧。但现在,我只想活过这个月。”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特别难过。原来我们所谓的“生活”,早就被“生存”替代了。

在城市里漂泊的年轻人,拿着三五千的工资,过着低配的生活。房租吃掉一半,剩下的钱连应急都不够。他们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不敢有奢望。每天睁眼就是焦虑,闭眼就是明天的账单。

他们不是没想过努力,只是发现,再努力,也只能勉强活着。他们也不是不想有未来,只是未来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或许这,就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