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秦岭一白说蜂蜜:蜂巢蜜

疫情前,卖过两次巢蜜,纯属跟风。说起来,不知道是哪位大牛发掘出巢蜜的卖点,一直火到当下,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买家喜欢,卖

疫情前,卖过两次巢蜜,纯属跟风。

说起来,不知道是哪位大牛发掘出巢蜜的卖点,一直火到当下,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买家喜欢,卖家更喜欢。

买家喜欢的无非两点,一是看起来很真,二是宣传的各种附加效果。

卖家喜欢无非两点,一是利润高,二是避开了天然蜂蜜的所有隐患。

先说巢蜜的制作流程,其实最简单省事了,不管六月份割的,还是十月份割的,全都放在冰柜里冻起来(大佬用冷库),或是整箱批发,或是切成小块装盒售卖。

损耗?几乎没有什么损耗,流出来的液体蜜或是装瓶,或是补秤,就是退货麻烦些,快递来回摇晃就没样了,处理办法也简单,无非是过滤成液体蜜。

很多卖家转向巢蜜,不光是过滤麻烦且损耗大,而且连巢带蜜吃起来甜度大,大到很难品出其他味感,不像液体蜜,颜色,气味,结晶,结晶松软后的香味以及胀瓶,这些天然原蜜的特性是藏不住的,暴露在每个客户的感官之下。

我为什么卖了两次就不卖了?一是新鲜劲过去了,二是只能干挖着吃,吃法单子,三是巢蜜大行其道,割蜜压价严重,养蜂的人自有对策,方法你懂的。

说重点,巢蜜做法粗糙,却自带原始卖点,而且丧失品质优劣的参考要素,主打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尝个新鲜稀奇完全没问题,要是抱有其他想法,只能说是纯属瞎想了。

如果还不明白,我就再写一段吧,蜂蜜文章写了上百期,现在是想哪写哪,真有没说清的点了,请翻看往期蜂蜜文章,或者留言吧。

秦岭山里那么多山头,割巢蜜不用挑拣,哪有就去哪割,甚至哪价格低就去哪割,我还得筛选,七八年了,只筛选出六个大山头?因为同样是天然木桶土蜂蜜,不同山头的蜜源有差异,过滤成液体蜜,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异很大,对于瓶装蜜来说,这是藏不住的。

好,选出来山头了,还得选些淳朴的人家,让他们把蜜留着,不要提前贱卖,等到十月份前后再割蜜,割的过程和做巢蜜一样,全封盖,哦,还不能带粉脾,然后过滤干净,静置沉淀,再一勺勺装瓶…,这段不是抱怨,毕竟自己就是做这个的,而是这些过程既有品质,更是成本。

为什么要舍易求难呢?说的文雅些,《道德经》里讲多易必多难,说通俗点,我想让人们尝到天然木桶土蜂蜜的丰富口感以及自然变化,不再谈蜜色变。

你,我,山民,组成一条小小的桥梁,好物流通,皆有所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