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荀子有句老话说得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话说白了,就是你一旦跟着啥样人混,最终自己也容易变成啥样人。
就像跟勤快人在一起,你也不好意思懒不是?跟正派人打交道,你心里也能更敞亮。
反过来,要是整日总跟那些“寸草不生”的人搅和在一起,那你就麻烦了。
这种人吧,贪得无厌,总觉得你欠他的,没脸没皮,怎么说道理都没用。
甚至,他们还特别会拖累人、消耗你,像块湿木头,点不着火还光冒浓烟,呛得你够呛。
时间长了,你好好的地界,也得给他耗成盐碱地,啥也长不出来。
所以,对于这类人,咱得留神,得学会远离。

识得那“寸草不生”的土壤
啥样的人算“寸草不生”呢?
第一个特点,就是贪。
这种人吧,只要跟他接触过,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总觉得你的就是他的,他的还是他的。
你帮他一回,他觉得是应该的,你帮他十回,第十一回没帮上,他就能把你前头的好全忘了。
这种人心里有个无底洞,你扔多少东西进去,自己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第二个特点,是赖。
这种人通常做什么,说什么都是没皮没脸的,不懂啥叫不好意思。
你的拒绝,他当听不见,你的为难,他觉得是矫情。
而且遇到什么事吧,他又总能找到理由黏上你,消耗你的时间、精力和好心肠。
第三个特点,是毒。
这些人不光自己不长东西,他还能让你这块地也坏掉。
他把负能量、抱怨、算计像倒垃圾一样倒给你,把你当成情绪垃圾桶。
跟他待久了,你自己都觉得天空灰蒙蒙的,干啥也都没劲。
比如战国时候,魏国有个大臣叫公孙痤。
他手下有个门客,咱们就叫他老甲吧。
这老甲没啥大本事,但特别会来事儿,把公孙痤哄得挺好。
后来公孙痤病重,魏王来看他,问他万一你不在了,谁能接替你的位置啊?
公孙痤就推荐了老甲,说他挺能干。
等魏王走后,公孙痤又悄悄把老甲叫到床边,跟他说:
“我刚才跟大王推荐了你,但我看大王的脸色是不乐意的。
我这是先公后私,为了国家举荐你。现在作为朋友,我劝你赶紧跑,晚了怕大王杀你。”
结果这老甲怎么做的呢?
他表面上感恩戴德,回头就觉得这是公孙痤在大王面前没说好话,故意害他。
他非但不跑,还到处散播谣言,说公孙痤嫉贤妒能,临死还想拉他垫背。
把公孙痤一片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最终,魏王果然没杀他,但也没用他。
而公孙痤的名声,却被他这盆脏水泼得不清不楚。
申涵光说:“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别人对你有恩情,不能忘,别人跟你有过节,最好忘了。
可像老甲这种人,正好反过来。恩情他转眼就忘,一点点自以为的“怨”,他能记你一辈子。
还有一句,曾国藩讲的:“不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
你别自己去跟小人较劲,犯不上。小人自有他的克星,有他倒霉的时候。
其实吧,做人第一点,得记好,不能像白眼狼,喂不熟。
第二,离那忘恩负义的人远点儿,你对他再好,也暖不过他的心。
第三,最关键,别亲自下场去跟他斗,你躲远点,看着就行,他自己就能把自己作死。
那“不生寸草”的荒芜之力
你可能会想,对于那些寸草不生的人,我心地好,忍一忍,让一让,说不定能感化他呢?
我劝你趁早打消这念头。这种人,你感化不了。
他就像个能量黑洞,你付出多少,他都觉得不够,反而会把你拖垮,让你也陷入他那种荒芜的境地。
他会耗尽你的热情,一开始你可能还充满善意,愿意帮忙。
可次次如此,回回让你憋气,你那点热心肠,很快就凉透了。
他还会搅乱你的生活,他自己的日子都过得一团糟,甚至也想把你拉进他那摊烂泥里。
比如,今天找你借钱,明天让你帮他处理麻烦,后天又跟你抱怨命运不公。
最终,你的计划,你的节奏,全被他打乱。
更可怕的是,他会影响你的判断。
你看,长期跟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慢慢觉得,好像这世界真的就这么阴暗,人与人之间就该这么算计。
最,你的世界观都会变得灰暗,还会觉得自己能改变对方吗?
明朝有个官,叫周顺昌,为人挺耿直。
他有个同乡的老相识,叫倪文焕。
这倪文焕就是个典型的小人,巴结上当时权势滔天的大太监魏忠贤,当了干孙子,做了不少坏事。
周顺昌很看不上他,但念在是同乡,有时候见面还劝他两句,说你别走那歪门邪道。
可倪文焕呢?他非但不听,反而觉得周顺昌是在讥讽他,挡他的路。
后来,魏忠贤要整治东林党人,周顺昌也被列入了黑名单。
这个倪文焕,为了向主子表忠心,竟然主动上书,罗织罪名,诬告周顺昌,把他往死里整。
最终,周顺昌被逮捕下狱,受尽酷刑,惨死狱中。
而周顺昌当初那一点点同乡之谊和善意的规劝,换来的是什么呢?
是背后捅来的最狠的一刀,所以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讲:“仇人背后之诽谤,皆是供我箴规。”
仇人在背后说你坏话,那都是拿来给我自己照镜子的,让我反省自己。
但小人不一样,小人的诽谤,是为了把你踩死。
郭德纲有句大实话说:“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这话听着糙,理儿不糙。
那些劝你无限度包容“寸草不生”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可能没受过那害,所以:
第一,你的善良很珍贵,不能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第二,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他们恩将仇报是常态,你别指望他良心发现。
第三,保护自己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对真正关心你的人负责。
远离消耗你的人,不是冷漠,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能量场”保持干净。
这样,我们的心灵土地才能长出好东西,才能去滋养真正值得的关系。
为自己圈起一道篱笆
那既然我们知道了这种人啥样,也明白他的危害了,接下来咱该咋办呢?
头一条,就是心里得有根弦儿,学会辨别。
交朋友、处同事,多观察,少掏心窝子。
看看他平时怎么对待别人,尤其是怎么对待那些不如他的人。
如果他对服务员吆五喝六,对领导溜须拍马,那这人的人品,你得掂量掂量。
第二条,就是敢于设立边界。
该拒绝的时候,就得干脆利落地拒绝,千万别不好意思。
你一次不好意思,后面就有无数次为难在等着你。
他提无理要求,你就直接说“不行”,他没完没了抱怨,你就说“我还有事,先走了”。
总之,要知道你的时间和精力是你最宝贵的财产,得看管好了。
第三条,物理上保持距离。
如果识别出来了,工作上躲不开,那就保持纯粹的工作关系,公事公办。
生活上,能不来往就不来往,他组织的饭局,找借口推掉,他打的电话,说在忙。
慢慢地,他就知道找你没用了。
清朝有个名臣叫孙嘉淦,他有个“修身三戒”,其中一戒就是“戒斗”,告诉自己不能跟烂人烂事纠缠。
他当小官的时候,有个同僚特别难缠,爱占小便宜,还喜欢搬弄是非。
很多人都被他搞得心烦意乱,但是孙嘉淦怎么做的呢?
他既不跟他公开冲突,也不迎合他。
凡是这人组织的私下聚会,他一概不去。
这人来跟他套近乎、传闲话,他就装傻,或者借故走开。
平时办公,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接,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时间长了,那人觉得孙嘉淦这人无趣,也捞不着啥好处,自然就不来纠缠他了。
孙嘉淦从而保全了自身的清净,把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和公务上,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
《增广贤文》里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喝酒要找懂你的朋友,吟诗要找明白的知音。
你的好,得给懂得欣赏的人。
还有一句俗语:“惹不起,躲得起。”
这是老百姓传下来的大智慧。硬碰硬往往两败俱伤,我绕开你,总行了吧?
所以,遇到这种人,我们也可以考虑下面的方法:
第一,你的好,是你的宝贝,不是大街上随便发的传单,得给识货的人。
第二,面对烂人,上策是“躲”,不接招,不纠缠,让他那套拳法打在空气里。
第三,把省下来的时间和心力,用在提升自己和对你好的人身上,你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兴旺。
说白了,远离“寸草不生”的人,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建设。
不是我们在逃离什么,而是我们在主动选择一种更健康、更丰盈的生活。
给自己的心田圈一道篱笆,不是为了隔绝世界,是为了挡住风沙和害虫,让里头能好好长出庄稼和花朵。
▽
说到底,我们这一辈子,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也是最为宝贵的。
所以,我们得把它们花在值得的地方,花在能让彼此都变得更好的人身上。
而对于那些只会消耗你、拖累你,让你觉得心累又憋屈的人,一定要及时掉头。
如此,早点看清,早点远离,这便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和负责,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智慧。
余生,记住我们要守住的,是自己的边界,是经营好自己的“能量场”。
这样,让你的身边,环绕的都是能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那些良师益友。
只有这样,你的生命之土,才能越来越肥沃,最终花繁叶茂,硕果累累,日子过得圆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