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那件衣服,从耻辱到战袍:崔丽丽与她的七百三十天

米白色连衣裙的袖口已有些磨损,鞋跟也有处细微的磕碰。2025年9月23日,崔丽丽特意穿上这两年前被性侵时的衣物,走向天津

米白色连衣裙的袖口已有些磨损,鞋跟也有处细微的磕碰。2025年9月23日,崔丽丽特意穿上这两年前被性侵时的衣物,走向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它们见证过我的耻辱,”她说,“如今是我的战袍。”

01 噩梦开端:一场精心策划的侵害

2023年9月22日,杭州一家酒店的监控记录了下令心碎的一幕。作为天津某汽车零部件公司销售总监的崔丽丽,在商务宴请中被频频劝酒,醉酒昏迷的她被公司实控人王某以“公主抱”的姿态带入酒店房间。

次日凌晨四点多,崔丽丽从陌生房间惊醒,面对散落一地的衣物和完全断裂的记忆。王某轻描淡写地解释:“你房门打不开,我才把你带过来照顾。” 但现场的一片狼藉无法掩盖真相。隔壁房客无意间录下的“不要”呼救声,成为了日后案件的关键证据。

返回天津后,在丈夫的陪伴下,崔丽丽重返杭州调取监控。在即将被覆盖的录像中,他们找到了王某在电梯内猥亵的画面。这些碎片化的证据,最终拼凑成了强奸罪的完整证据链。2024年4月,王某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02 二次伤害:维权路上的战斗

刑事案件的胜利并没有终结崔丽丽的苦难。判决公布仅16天后,公司以“未遵守请假制度、无故旷工”为由将她强制开除。这种“二次伤害”让崔丽丽毅然决定将维权进行到底。

“他们不仅不想承担责任,还要彻底抹去我的存在。” 面对不公,崔丽丽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维权之路。2024年12月3日,她收到了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出具的《认定工伤决定书》,此事成为国内首例获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事件。

然而公司方并不认可这一认定,先后提起行政诉讼和上诉。2025年7月16日,法院判决驳回公司诉讼请求。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法律斗争,不仅是在为自己争取权益,更是在为所有职场女性开辟一条维权之路。

03 爱的坚守:黑暗中相互扶持的光

在这场正义争夺战中,崔丽丽的丈夫吴东(化名)始终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这对高中时便互生情愫的恋人,曾经历四年大学异地恋的考验。从天津到杭州的高铁票根,曾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如今,这些票据的同类纸张,变成了崔丽丽出差记录的重要证据。

性侵事件发生后,吴关闭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妻子的全职陪护者。他陪她往返杭州六次配合调查,整理出300页的证据册。在崔丽丽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听到高跟鞋声就惊恐发作时,他默默成为她的“眼睛”和“双腿”。

面对部分网友“夫妻会离婚”的质疑,甚至嘲讽他“真会演”的声音,吴东在社交媒体的回应获得23万点赞:“如果你们的孩子遭遇校园霸凌,会把他遗弃吗?” 他的坚定立场,击碎了网络上种种不负责任的猜测。

04 创伤之后:漫长的心理重建

“这两年过得,我就感觉好像过了几十年一样。”崔丽丽的丈夫坦言,“对我们、对她,对我们家庭的创伤非常大。” 这种创伤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夫妻间最基础的亲密接触。

崔丽丽透露,两年来他们一直分房睡,心理创伤导致她对亲密接触产生应激反应,“先生想拉拉我的手,都会应激。” 那些被噩梦缠绕的夜晚,吴东从不追问细节,只是把妻子搂进怀里静静等待她平静。

崔丽丽不想说话的时候,家里就只有厨房传来熬小米粥的声音——那是她那段时间唯一能吃下的食物。这种无言的陪伴,比任何华丽的安慰更能治愈心灵的创伤。

05 法庭上的战袍:从耻辱到力量的象征

2025年9月23日,崔丽丽选择穿着案发时的衣物出庭,这一举动绝非一时冲动。她清楚地知道,在过往性骚扰案件讨论中存在的不良趋势——大众会质疑“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用受害者有罪论审视受害者的穿着行为。

“曾经我穿着这身衣服遭受屈辱,这一次我也要穿着同样的衣服夺回正义”。 这句话背后,是精心策划的司法表达。通过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呈现,崔丽丽强化了案件在警示社会、对抗性侵暴力方面的重大意义。

她的行为打破了性侵受害者在公共发声上的沉默“枷锁”。由于性侵往往发生在私密环境难以取证,加之社会主流视角常常质疑受害者而非施害者,导致多数受害者选择沉默。崔丽丽的勇敢行为为无数难以发声的群体争取了空间。

06 司法突破:为无数人开辟先河

崔丽丽的案件创造了三项司法突破:首次明确“因公外出期间的休息场所属于工作场所延伸”;将PTSD等精神伤害纳入工伤范畴;确立“醉酒状态不免除企业工伤责任”原则。

劳动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公司支付113万元赔偿,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80万和医疗费33万。但对崔丽丽而言,更重要的是2025年9月23日这次庭审追加的50万元诉求——这不仅是对新增停工留薪期的补偿,更是对职场权力压迫的持续抗争。

案件进一步明确了职场性骚扰环境中,公司有保障员工“零歧视工作环境就业”的法定义务。这一判断为后续类似案例提供了参考模板,在工伤制度探索上具有建树意义。

07 生命的重建:从受害者到女战士

两年后的今天,崔丽丽已从“受害人”转变为“女战士”。她开设的“职场求生地图”专栏获得500万次浏览,拍摄的《被侵害后72小时》纪录片成为高校法学院必修课素材。

这些行动让个案正义延伸为制度进步的推力。崔丽丽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案例,推动企业完善职场保护机制,让权力不对等不再成为性侵的温床。“我想再次告诉职场女性,遭遇侵害不是耻辱,沉默才会让施暴者更猖狂。”

正如她阳台那些贴着“2025.5出芽”“2025.7开花”标签的多肉植物,即使经历寒冬,生命依然能在废墟上重新绽放。这种生命的韧性,不仅体现在崔丽丽个人身上,也通过她的行动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

庭审结束后,崔丽丽与丈夫十指相扣走出法院。两年前,那场噩梦般的经历让她跌入人生谷底;两年后,她选择用勇敢和坚韧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姚晨在微博上称赞道:“丽丽是极少数选择在采访中实名讲述的受害者。她更是一位勇敢无畏的女士。难以想象这一路她历经过多少人性之恶,但依然用坚定的信念与智慧为自己而战!也为生活中太多遭遇类似侵害却无法发声的女性,发出了巨大的、响亮的呐喊。”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崔丽丽穿着那身曾经见证耻辱的衣服,不仅是为了个人维权,更是为了所有曾经沉默的灵魂。从耻辱到战袍,改变的不仅是一件衣服的象征意义,更是一个社会对性侵受害者的态度转变。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恐惧仍坚持前行。崔丽丽用七百三十个日夜的坚持告诉我们:创伤可以摧毁一段人生,也可以催生更强大的生命。当痛苦被转化为力量,受害者便能成为改变社会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