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死3伤!四川一企业事故撕开的安全漏洞,所有化工企业都该警醒!

2025年5月28日,四川达州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厂的车间里,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本的生产节奏——硫化罐罐盖突然飞出!这

2025年5月28日,四川达州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厂的车间里,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本的生产节奏——硫化罐罐盖突然飞出!

这场事故最终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84万元。近日事故调查报告公布,藏在背后的违规操作与管理漏洞,给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敲了记警钟。

013分钟,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事故的发生,仅用了短短3分钟,每个时间节点都触目惊心:

14:35:当班人员将硫化车推入硫化罐;

14:36:关闭罐盖、插入插销后,硫化作业启动失败;

14:36(34秒):无证操作!邱圣德直接用铁片触碰啮合装置的接近开关,PLC系统误判,开始通入蒸汽;

14:37:罐内温压飙升,监控已发现蒸汽泄漏却无人重视;

14:38(50秒):“砰!” 罐盖像炮弹般炸飞,砸中4米外2个工人、15米外1个检验员;飞溅的罐盖还扫过管理台、装配线,又伤了3人。

短短3分钟,一次违规操作、一处隐患漠视,最终将生命推向深渊。

02这不是意外!而是层层失守的必然

调查报告明确指出,这起事故并非偶然,而是“人为违规+管理失控”的必然结果:

1. 直接原因:无证操作+设备隐患,双重致命

无证人员直接用铁片戳设备开关,骗系统 “罐盖啮合到位”;

安全插销早丢了没换,系统又收到“插销已到位”的假消息;

两个假信号让系统误判“设备安全”,进而启动蒸汽气动阀,罐内压力骤升后,罐盖最终失控飞出。

2. 企业5大漏洞,把安全当“摆设”

主体责任悬空:没配安全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流于形式,事故发生后都未按规定向应急管理、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风险失控:没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没识别硫化罐风险,高危区不设隔离措施还堆人作业;

现场管理混乱:为赶工默许违规,无证操作、跨岗作业成常态;

培训形同虚设: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没针对性,设备升级后也不教新操作;

安全投入缩水:少配持证人员,安全生产经费挪去发工资,设备零件都不合规。

484万损失、3条人命、3个破碎的家庭,还有一连串追责——每一次教训,都是对“重效益、轻安全”的沉重敲打。

03化工企业必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这5点绝不能松

川环科技的悲剧,暴露了人工管理的滞后性。信大科技以大数据、AI技术为核心,精准破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痛点:

1. 压实主体责任:数字化平台替代“人工盯守”

信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内置“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标准化流程,自动明确安全职责,支持隐患线上整改闭环。

2. 完善双重预防:风险隐患“可视可控”

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时采集硫化罐温度、压力数据,超阈值立即声光预警,捕捉早期隐患;

双重预防机制系统:内置行业风险数据库,引导企业分级辨识,结合人员定位和智能视频监控,实时预警人员违规进入高风险区域。

3. 规范现场管理:杜绝“野蛮操作”

通过“人脸识别+操作证核验”双重验证,从物理层面杜绝无证操作;依托人员定位系统,实时追踪作业人员位置,避免非岗位人员进入操作区。

4. 强化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平台内置特种设备知识库,新员工需完成“三级安全教育”考核方可上岗;设备升级后自动推送专项培训,提升员工风险意识。

5. 优化安全投入:经费花在“刀刃上”

设备 “一机一档” 管,检维修提前提醒;安全经费专款专用,配套适配硬件,每一分都花在安全上。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信大科技用数字化手段,将安全管理嵌入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为化工企业筑起“不可破”的安全防线。希望所有企业以事故为戒,借科技之力补短板,别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