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正处于区域发展的十字路口。江西周边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所谓的"环江西经济带",江西与周边六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差距日益扩大。更为严峻的是,江西面临着严重的人口收缩问题——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省仅南昌实现人口正增长,其他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宜春、吉安、抚州、九江、上饶、萍乡等六座城市已被列为"收缩型城市",这些城市经历了人口减少、经济活动衰退以及局部地区空心化的严峻挑战。

过去五年全省仅南昌实现人口正增长,其他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
江西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其现行行政区划格局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江西下辖11个地级市,但各市面积、人口和经济规模差异悬殊。例如,赣州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千万,而新余仅三千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16万。这种不均衡的行政区划格局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行政管理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区域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探讨江西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将从江西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系统分析其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和潜在路径,为江西乃至类似地区应对收缩挑战、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赣州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千万,而新余仅三千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16万
关于收缩城市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末的欧洲和北美,主要关注去工业化导致的城市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部分城市和地区也开始出现收缩现象,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收缩城市通常指那些经历人口减少、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加剧的城市地区,其成因包括去工业化、资源枯竭、人口结构变化和区位条件恶化等。在行政区划调整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探讨。国外研究多关注都市区合并和区域治理改革,如美国城市合并经验和德国市镇重组实践。国内研究则主要聚焦于"撤县设区"、"市管县"体制和省直管县等改革,探讨这些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向南昌和周边省外发达地区集聚,导致鹰潭、萍乡、新余等城市遭受"负向虹吸效应"
对于江西而言,高速铁路带来的虹吸效应尤为显著。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后,江西省内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向南昌和周边省外发达地区集聚,导致鹰潭、萍乡、新余等城市遭受"负向虹吸效应",只有南昌享受到"正向虹吸效应"。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剧了江西内部的发展差距,使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更加突出。江西的发展困境源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重要原因之一。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三面环山,北有庐山、东有武夷山、西有武功山,南部崇山峻岭,形成天然屏障。这种地形条件在历史上限制了江西的对外交通联系,直到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贯通,才让江西南北形成连接。尽管近年来江西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在高铁时代,江西仍无城市进入国家米字型高铁枢纽网络,与长沙、合肥、武汉等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教育人才缺乏也是制约江西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西的高等教育在所有相邻省份中最为薄弱,只有一所南昌大学跻身211大学,没有一所985高校。这导致江西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人才外流"的恶性循环,大量人才流向浙江、广东等地。数据显示,江西外出打工人口达1847万,省内实际劳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力。更为严峻的是,江西正面临着强大的虹吸效应。高速铁路的开通虽然压缩了时空距离,加强了江西与邻省的联系,但也加速了省内资源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集聚。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后,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居民出行成本降低,但鹰潭、萍乡等经济落后地区出行成本反而提高。这种虹吸效应导致江西人才、资本等要素不断外流,进一步削弱了本地发展能力。

南昌作为省会城市,辖区面积过小,难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江西面临的人口流失和城市收缩问题十分严重。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的宜春、吉安、抚州、九江、上饶、萍乡六座城市已被列为"收缩型城市"。这些城市共同特征是人口减少、经济活动衰退以及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空心化现象。人口收缩主要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包括去工业化、经济结构转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老龄化社会以及人口迁移至其他经济更活跃或生活环境更优的城市等。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今后这类收缩型城市会面临撤并或整合的可能。江西现行的行政区划格局存在明显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级市规模差异悬殊。赣州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千万,而新余才三千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16万。这种规模差距过大的行政区划格局,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行政管理成本高昂。其次,行政区划分割导致经济联系受阻。如上饶的版图呈"H型",辖区被其他地区分割,不利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类似情况还有南昌作为省会城市,辖区面积过小,难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如景德镇作为著名瓷都,但辖区范围过小,经济发展腹地有限,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鹰潭作为因铁路而兴的城市,随着交通优势的相对减弱,也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这些行政区划上的不合理性,不仅限制了江西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也降低了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江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对收缩挑战的需要。随着宜春、吉安、抚州、九江、上饶、萍乡等六座城市被列为"收缩型城市",江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这些城市如果维持现状,将继续面临人口减少、经济衰退和局部地区空心化的问题。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帮助这些城市摆脱发展困境。第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江西周边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所谓的"环江西经济带",江西与周边六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差距日益扩大。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经济增长极,提升江西整体竞争力,打破"环江西经济带"的困境。第三,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需要。江西省内11个地级市规模差异悬殊,导致行政管理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通过行政区划合并与调整,可以优化行政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