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挺气人的,荷兰政府突然对安世半导体下手,冻结资产、托管股权,还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给撤了。表面上看是国家安全的名义,骨子里却透着地缘政治的算计。
安世作为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本来运营得风生水起,结果一夜之间成了棋子。荷兰经济部长Vincent Karremans直言不讳,说安世的产权和技术不能全让中国拿走,这种强制接管虽是不得已,但也是他们眼里的唯一路子。
尘封法律重出山,荷兰对安世下狠手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本来是荷兰本土的功率半导体老将,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日子越过越红火。营收从收购前的低谷爬到2022年的23.6亿欧元,毛利率也从25%蹿到42.4%,债务清零,员工稳住上万人。
谁成想,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祭出1952年的《商品供应法》,这法子原本是为战时管物资,现在被用来冻结安世全球30多个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调整权,有效期足足一年。部长令一发,安世99%的股权直接托管给第三方,业务决策全得过荷兰政府这关。
冻结的资产价值高达147亿元人民币,涵盖荷兰四座工厂的设备、生产线,还有欧洲研发中心的专利和技术文件。10月1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紧跟着跟进,紧急裁决撤销张学政的首席执行官职务。法院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说是“治理严重缺陷”可能威胁欧洲经济安全。
张学政这人,1975年生,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创办闻泰后专注半导体并购,2019年接手安世就把公司拉出泥潭。可在荷兰眼里,他是中国母公司的代表,就成了“风险源头”。这操作,说白了就是借法律壳子切断中方控制,股权托管后,第三方机构接管日常,任何跨国转移都得报备。

为什么这么急?时间线对得上号。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刚把闻泰科技加进实体清单,理由是半导体技术扩散隐患。荷兰这边没隔夜,第二天就动手。
媒体挖出,早在6月,美国就警告荷兰,如果安世的中国老板还在,出口美国的产品就得卡壳。这不,荷兰政府直接用上从未动过的《商品供应法》,第一次拿来对付外资企业。
安世在荷兰雇了两千多人,生产功率器件给汽车和工业用,现在生产线没法正常调配,库存开始积压。10月7日企业法庭的听证会上,法官初步认可冻结的合理性,但也留了后门,说要进一步审查。这事儿一出,国际上炸锅了,跨国投资的产权安全感直线掉底。
部长直球表态,产权归属成痛点Vincent Karremans这部长,2024年7月上任,之前管过贸易和数字化,作风务实但偏向快速响应盟友信号。10月12日,他在政府官网新闻里直言,冻结安世是“必要之举”,因为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不能全归中国。
10月19日,他上荷兰电视台节目,又补一句:“强制接管虽是必要之恶,但也是唯一选项。”这话听着硬气,实际是给国内选民和欧盟伙伴打气。荷兰半导体产业依赖出口,ASML的光刻机全球闻名,但安世这种功率芯片供应商被中资控股,总觉得后院起火。
Karremans的逻辑是,预期中方会把生产线移到中国,关掉欧洲研发中心,大批裁员本地员工。报告里列了三重风险:技术外流、产能空心化、岗位流失。可这些全是假设,没一点实锤。安世收购后,非但没裁员,还扩了产能,2024年10月已实现零负债。

荷兰政府硬把正常商业共享说成“自我交易”和“知识窃取”,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强买强卖吗?产权法上,闻泰作为100%控股股东,对安世资产有完整权利,集团内部调配天经地义。可在Karremans的话术里,这成了“犯罪化”铺路石。
这套说辞冠冕堂皇,细抠却漏洞百出。欧盟投资审查本该是事前评估,荷兰却事后突袭,绕过谈判直奔托管。Karremans在10月21日的电话里跟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聊了聊,承认有地缘因素,但坚持“保护欧洲供应链”。美国黑名单一摆,荷兰就跟上,这站队味儿太浓。
安世欧洲中心本是高科技灯塔,现在被冻,研发项目延误,工程师闲置,成本直线上升。说到底,产权争端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算盘。荷兰想保住芯片主权,却忽略了全球化分工的现实,中资进来是投资,不是侵占。
中方反制落地,供应链链条开始抖中国这边没惯着,10月4日,商务部就发公告,对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实施出口管制,禁止流向荷兰以外市场。这反制来得快准狠,直接卡住安世70%的后封产能。
安世在中国有大厂,供应全球汽车锁、空调等数百部件,现在出口一限,库存堆仓库,叉车闲置,工人轮班减半。福特、大众这些车企急眼了,警告说不解决就大规模停产。11月3日最新消息,安世已暂停向中国子公司的晶圆供应,双向冻结让全球汽车业雪上加霜。
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点名,美方是幕后黑手,荷兰只是马前卒。10月19日,她在例行会上说,这冻结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和国际经贸规则。10月12日闻泰科技公告,坚决反对,股价跌8%,但第三季度半导体收入还涨了12.2%,达43亿元。
Wingtech(闻泰母公司)正式要求荷兰恢复控制权,上诉到最高法院。11月2日,中国豁免部分芯片出口禁令,给谈判留空间,但底线是产权必须还。荷兰法院承认美国施压,文件显示6月就收到警告,这下Karremans的“唯一选项”听着更像借口。

安世案不是孤例,是西方规则武器化的缩影。过去全球化靠产权稳定,现在一有冲突,就重塑规则绕过去。荷兰用上尘封法,剥夺外资合法权,这逻辑要是站住脚,哪个跨国企业敢投?
东道国随时“预期”损害,就能先下手。长久看,市场经济基石晃荡,欧洲自称法治天堂,现在信誉碎一地。Karremans的“必要之恶”听着高大上,实际是强权逻辑的翻版,牺牲企业换政治分。
对中企来说,教训深。并购后治理得跟上,合规审查不能松。安世运营成功,却栽在内外部勾结上,外籍高管和政府联手,试图改股权结构。这不光是产权抢夺,还是对商业契约的践踏。
国际仲裁是条路,荷兰企业法庭已受理上诉,最高法院裁决在即。但规则被玩坏,仲裁也得看风向。全球看,这案子成标志,科技围堵从芯片硬件蔓延到数据基础设施,信任根基动摇。

生意场上别光看合同,得防着政治风向。荷兰想当欧洲守护者,结果玩脱了,供应链断裂自家先疼。未来,谁知道下一个受害者是谁?产权安全没了,跨国经营就悬了。
安世闹剧毁的不是一家公司,是大家信了多年的贸易体系。希望谈判早点落地,别让小国政治赌上全球饭碗。毕竟,芯片这玩意儿,缺了谁都转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