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破局深地!中国石油两大硬核装备获国家认证​

当全球能源竞争聚焦深层油气资源,技术装备的自主可控成为决胜关键。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当全球能源竞争聚焦深层油气资源,技术装备的自主可控成为决胜关键。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大通径全电驱精细控压钻井系统”与“大吨位大管径自动化连续管作业机”双双入选。这两项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能源装备领域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01攻坚万米深地的“精准手术刀”

面对四川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大通径全电驱精细控压钻井系统”以全电驱技术取代传统液压驱动,将控压精度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配备的大通径自动节流控制系统,可在井下压力波动瞬间完成自适应调节,如同为钻井作业装上“智能方向盘”。

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万米深地工程,在西南油气田500亿立方米上产工程中,成功攻克超深井井壁稳定性难题,作业效率较进口装备提升20%。其100%的自主化率,更意味着我国彻底摆脱了深井控压装备的海外依赖。

02征服复杂地形的“柔性金刚钻”

针对我国页岩气开发区块多位于山地丘陵的特点,“大吨位大管径自动化连续管作业机”实现了超深井作业的革命性突破。该装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在陡坡地形快速部署,其核心的连续管注入系统突破大吨位负载技术瓶颈,能轻松完成7000米超深井作业。

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该设备已累计作业80余井次,助力实现3000米超长水平井精准钻进。现场数据显示,其自动化作业模式使施工人员减少50%,作业安全性却同比提升30%,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低成本开发树立了新标杆。

03自主创新链上的“双子星座”

两项技术的同时突破并非偶然。它们共同构建了从钻井控制到完井作业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形成深度协同效应。在政策层面,国家《能源法》对首台(套)装备的明确支持,以及工信部与能源局的联动推广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两项装备的成功研发带动了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升级。从特殊钢材冶炼到精密控制系统集成,超过百家供应商在此过程中实现技术跨越,形成以能源需求牵引制造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从浅层开发到万米深地,中国石油用两项硬核装备的突破,诠释了能源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当这些“大国重器”在崇山峻岭间轰鸣,它们不仅钻探着深地能源,更夯实着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