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配图来源于影视剧
文/枫见月
狄仁杰,影视剧宠儿,断案如神,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他的故事,远播异邦,荷兰外交官、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的《大唐狄公案》,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包括瑞典、芬兰、克罗地亚等小语种,译成中文达一百四十多万字。
可纵观狄公一生,探案仅仅是一个小插曲,比起他为李唐所做的那些事,实在微不足道。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狄仁杰,未必会有玄宗帝的开元盛世,李唐国祚能否得以绵延,也要打一个问号。
01.
狄仁杰出官宦世家,父亲狄知逊累官至夔州长史。
二十五岁,狄仁杰以明经登科,初释褐汴州判佐,到任不久便遭人诬告。时阎立本任河南道黜陟使,还狄仁杰清白,并称赞: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沧海遗珠”之典,就是由此而来。
公元676年,狄仁杰出任大理寺丞,短短一年,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无一人诉冤。
公元680年,太子李贤被废,改立英王李显,为武则天嫡三子。
此时高宗的风疾愈发严重,一度提议让武则天摄政,因朝臣反对未能成行。
公元683年,高宗在洛阳崩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翌年,武则天将李显废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改洛阳为神都,独揽朝纲。
公元686年,后突厥阿史那部攻昌平,因爨宝璧贪功冒进,致一万三千精兵尽墨,朝野震惊。
与此同时,吐蕃攻安西四镇,于阗、安西、疏勒、碎叶皆废。
很不巧,这一年新丰因地壳运动涌出一座山,时人皆言非吉兆。
因此狄仁杰被紧急召回,奉命出宁州刺史。宁州属关内道,多居羌民。
随着突厥、吐蕃起兵,西北开始动荡,而宁州处关中腹地,设有都督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之所以武则天指派狄仁杰镇宁州,是因狄氏一门曾是东羌豪族。
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官至尚书左丞;高祖狄湛,为北魏略阳公。
在宁州,狄仁杰深得百姓爱戴,为其立碑称颂。卸任后,狄仁杰回朝拜冬官侍郎。
很快,李唐王朝将迎来惊天巨变。

02.
公元688年,狄仁杰充江南巡抚使,拆除祠庙一千七百余座,百姓拍手称快。
因功,狄仁杰升文昌右丞。
同年九月,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武则天伐之。
李贞兵败后被诛,六七百户受牵连,籍没为奴者达五千多人。
遂武则天命狄仁杰充豫州刺史,负责处理此事。
经查,很多人无辜被卷入,遂狄仁杰上密奏,坐罪者得到赦免,流放丰州。行至宁州时,百姓皆言,是狄使君救了大家啊!
于是,流放众人聚在狄公颂碑前痛哭,斋戒三日后方上路,到达丰州后,再为狄仁杰立碑。
平越王乱时,张光辅恃功敛财,纵容部将大肆勒索,遭狄仁杰呵斥。张光辅很不屑,回:州将也敢轻于本帅?
狄仁杰怒言:你统兵三十万,要除的不过是越王,城中人听说朝廷派兵来了,降者越来越多,可你却纵容部下肆意抢掠,斩已降之人邀功,致血染郊野。我真恨手中没有御赐宝剑,不然现在就砍了你,吾死而无憾。
张光辅被吓得不轻,未敢反驳,但回朝后参狄仁杰不逊,将其贬为复州刺史,再迁洛州司马。

03.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翌年,狄仁杰以地官侍郎被召回,正式拜相。
武则天问狄仁杰:你在汝南为官时政绩很好,却有人诋毁你,你想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巧妙地回: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至于诋毁我的人是谁,并不重要。
实际上,狄仁杰知道那个人就是张光辅,两年前,武则天已经将他处决。
此间,酷吏愈发嚣张,狄仁杰屡次上谏,引酷吏来俊臣不满,遂罗织罪名,将其下狱。
狄仁杰主动招供,将冤情写在布帛上,塞进棉衣里,请求狱吏将衣物交给儿子狄光远。
狄光远拿到棉衣后,发现密信,遂入宫面圣,冤情得雪。
尽管如此,狄仁杰依旧被贬为彭泽令,彭泽百姓为其设立生祠。
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叛,朝廷派几路大军讨伐,皆败。
翌年,狄仁杰被启用为魏州刺史、幽州都督。
到任后,狄仁杰将百姓全部遣返务农,契丹军知狄仁杰坐镇,不敢来犯。
未几,狄仁杰复相。

公元698年,武承嗣、武三思四处宣扬,“自古以来,未有以异姓为嗣者”,谋太子位。
关于立储之事,武则天始终犹豫不决,也曾想过立武承嗣,却每每遇朝臣阻拦。
此番武承嗣再提,武则天便向狄仁杰征求意见,狄仁杰答: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代之后,可享太庙,没听说侄子将姑姑奉于太庙的。
武则天依旧不死心,对狄仁杰说:此乃朕的家事。
狄仁杰又言:君王以四海为家,普天之下,皆为臣民,我身为宰相,不会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言毕,狄仁杰请求将庐陵王李显召回。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朕梦见一只鹦鹉,两个翅膀都折断了,为何意?
狄仁杰想了想说: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指陛下的两个皇子。如果陛下起用皇子,便能振翅高飞。
不久,武则天将李显秘密接回,藏于帐后,再召狄仁杰觐见,故意说起此事。狄仁杰依旧恳请太子复位,声泪俱下。
武则天将李显唤出,对狄仁杰说:朕现在就将皇太子还与你。
狄仁杰叩谢,又不放心地问:太子还朝,却无人知晓,为避流言,当昭告天下。
同年九月,李显复太子位,李唐社稷有望。

04.
担任宰相期间,狄仁杰提拔了数十位贤才,分别将他们按插在不同部门,比如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姚崇等。这些人将来都为李唐复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政事上,武则天很信任狄仁杰,每每呼其“国老”。
公元700年,狄仁杰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百官陪驾,独狄仁杰获赐宅第,恩宠冠绝当朝。
酒宴之上,狄仁杰作应制诗,题为《夏日游石淙山》: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这是狄仁杰仅存的一首诗,其中“馀年方共赤松游”之句大有深意。
此时,狄仁杰已经年事七旬,早有致仕之心。
但在退休之前,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完成,那就是将张柬之推上位。所以借这首诗,狄仁杰表达了自己将退之心。
故而,张柬之得重用。
同年九月,狄仁杰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痛哭“朝堂空矣”。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为首的五王,发动宫廷政变,诛杀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迫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李唐得以复辟。
玄宗初,姚崇出任“救时宰相”,开元盛世拉开帷幕。
而这一切,实乃狄仁杰之功,谋国二十载,死后让李唐回到正轨,又为玄宗留下了大批贤才。
正如范仲淹所言:
天地昏暗,谁能劈开混沌?日月遮蔽,谁能驱散阴霾?大厦将倾,谁又能将其扶正?国器坠落,谁又能将其高高举起?纵观历史,唯有狄梁公这般人物。
狄公仁杰,一代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