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软:10月14日起,停止对Windows 10系统提供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

就在今天,微软正式停止对Windows 10提供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全球仍有数亿台正在运行Wind

就在今天,微软正式停止对Windows 10提供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全球仍有数亿台正在运行Windows 10的电脑,将不再收到任何来自微软官方的安全补丁。

你的电脑还能开机、还能上网、还能打游戏,但它的“免疫系统”已经关闭了。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其实影响非常具体。

就像你家的防盗门还在,锁芯却不再更换:

小偷知道这个型号的锁有漏洞,而你却没法修。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险。

Windows 10是什么?

简单说,它是过去十年里全球最主流的电脑操作系统。

从2015年发布至今,它几乎成了“电脑”的代名词。

很多人的第一台笔记本、办公室的台式机、甚至家里的老旧电脑,都跑着这个系统。

它稳定、兼容性好、界面熟悉,用起来顺手。

正因如此,很多人一直没换,觉得“能用就行”。

但“能用”和“安全”是两回事。

微软这次停更,不是突然袭击。

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反复提醒用户:Windows 10的生命周期将在2025年10月14日结束。

这就像医院提前通知你,某种长期服用的药即将停产,建议你尽快换新方案。

只不过,很多人没当回事,或者觉得“再等等”。

现在,等不了了。

那么问题来了:停更之后,普通人该怎么办?

首先,最直接的建议是升级到Windows 11。

微软官方一直在推这件事。

Windows 11在安全性、性能和界面体验上确实有提升,比如强制要求TPM 2.0芯片,能有效防止某些底层攻击;

系统更新机制也更高效。

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电脑都能装Windows 11。

微软对Windows 11的硬件要求比10严格得多。

比如,必须支持TPM 2.0(可信平台模块),CPU得是第八代英特尔或锐龙2000系列之后的型号。

很多2017年甚至2018年买的电脑,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你可能会说:“我的电脑明明跑得挺快,为什么不能升级?”

技术上或许可以绕过限制,但微软不推荐,因为那样可能失去官方支持,甚至影响系统稳定性。

于是,第二条路出现了:付费续命。

微软推出了“扩展安全更新”(ESU)计划。

简单理解,就是你花30美元(或用1000个微软奖励积分),可以在未来一年内继续获得安全补丁。

这个服务主要面向企业和机构,但普通用户也能申请。

不过要注意,ESU不是永久方案,它最多只提供三年(分阶段收费),而且每年价格可能上涨。

更重要的是,它只打安全补丁,不提供新功能,也不解决兼容性问题。

对很多人来说,这就像给一辆快报废的车买延保,能撑一阵子,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那有没有第三条路?

有,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认真考虑:

换操作系统。

比如Linux。过去大家觉得Linux是程序员的玩具,命令行、难上手、软件少。

但近几年,情况变了。

像Zorin OS、Ubuntu、Linux Mint这些发行版,界面做得越来越像Windows或macOS,点点鼠标就能完成大部分操作。

Zorin OS 18最近刚发布测试版,专门针对Windows 10用户设计,甚至内置工具让你一键切换成“Windows 11风格”的桌面。

它对硬件要求极低,1GHz双核处理器、2GB内存就能跑,老旧电脑焕发第二春不是梦。

更关键的是,Linux是开源的,社区活跃,安全更新持续多年。

Zorin OS基于Ubuntu LTS(长期支持版),安全维护能到2029年。

而且它免费——Core和Education版本完全不用花钱。

当然,Linux也有短板。

比如专业软件支持有限,Adobe全家桶、某些行业软件可能跑不了。

但如果你日常就是上网、办公、看视频、处理文档,那完全够用。

WPS、LibreOffice、Chrome、微信网页版、钉钉网页版……这些都能正常用。

而且通过Wine或Bottles这类兼容层,不少Windows软件也能在Linux上运行,比如微信PC版、迅雷、甚至一些老游戏。

还有一种选择,是转向云端。

微软自家的Windows 365,或者第三方云桌面服务,让你在任何设备上远程使用一台“虚拟Windows 11电脑”。

你的数据和程序都跑在云端服务器上,本地设备只负责显示和输入。

这样,哪怕你用的是十年前的旧电脑,也能流畅运行最新系统。

不过,这需要稳定的高速网络,而且按月收费,长期使用成本不低。

对企业用户来说,选择更复杂。

他们要考虑业务连续性、数据合规、员工培训成本。

有些公司已经开始部署国产操作系统,比如统信UOS、麒麟OS。

这些系统在国内政务、金融、教育领域已有落地案例,背后有政策支持和本地化服务。

虽然生态还在建设中,但对特定场景已经够用。

回到个人用户。

如果你还在用Windows 10,今天之后最该做的,不是恐慌,而是评估。

第一步:检查你的电脑能不能升级到Windows 11。

打开“设置 > 更新和安全 > Windows 更新”,点“检查更新”。

如果系统提示你可以免费升级,那就趁早升。

微软承诺符合条件的设备可以免费从Win10升级到Win11,这个窗口不会永远开着。

第二步:如果不能升级,问问自己:

这台电脑还值不值得留?

如果已经是七八年前的老机器,与其花30美元买ESU,不如考虑换新。

现在入门级Windows 11笔记本三千多元就能买到,性能远超老电脑,还能用五六年。

第三步:如果你预算紧张,又不想换电脑,可以试试Linux。

先用U盘做个启动盘,不安装也能试用。

Zorin OS Lite特别适合低配设备,装完你会发现,原来卡顿的电脑突然变流畅了。

而且没有广告、没有后台偷跑、没有强制更新,隐私也更有保障。

当然,也有人选择“躺平”:

继续用Windows 10,啥也不干。

技术上没问题,但风险自担。

一旦有新的高危漏洞被公开,黑客很可能批量扫描未更新的Win10设备进行攻击。

勒索病毒、数据窃取、远程控制……这些都不是电影情节,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值得提醒的是,装个杀毒软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传统杀毒软件防的是已知病毒,而系统级漏洞往往能让恶意程序绕过所有防护直接获得最高权限。

没有官方补丁,就像城墙有缺口,再多的巡逻兵也堵不住。

这件事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趋势:

数字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被明确划定。过去我们觉得软件可以一直用,但现在厂商越来越强调“支持期限”。

苹果、谷歌、微软都在这么做。

这不是为了逼你花钱,而是技术演进和安全维护的必然结果。

操作系统不是静态的工具,而是一个持续演化的生态系统。

它需要和硬件、应用、网络环境同步更新。

当一个系统停止维护,就意味着它开始脱离这个生态,逐渐变成“数字孤岛”。

所以,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规划。

电脑不是家电,不能“用到坏”。

它更像一辆车,需要定期保养、适时换代。

尤其是在今天,我们的工作、社交、财务信息都高度依赖电脑,安全比便利更重要。

最后说点实在的建议: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用户,电脑主要用于上网、看剧、孩子上网课,优先考虑升级Win11或换新电脑。

如果你用的是老电脑,预算有限,不妨试试Zorin OS或Linux Mint,很多中老年用户反馈“比Windows还简单”。

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或小企业主,依赖特定Windows软件,可以先用ESU过渡一年,同时评估是否迁移到云桌面或新设备。

如果你在单位用Win10,建议提醒IT部门尽快制定迁移计划,别等到出事才补救。

微软停更Windows 10,不是世界末日,但确实是一个信号:

数字时代,没有永远的安全区。

保持更新,不是为了追逐新潮,而是为了守住底线。

今天之后,你的Windows 10电脑依然能开机,但请记住:

它已经不再被保护。

而你,是它最后的防线。

评论列表

加勒比海带
加勒比海带 5
2025-10-15 08:55
你就是不停止更新老夫也吧自动更新关闭了。你停你的我用我的。

一只传奇的狐狸 回复 10-15 14:35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