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特朗普出手干预日本内政?不希望高市早苗当选首相,背后真相藏不住了

就在最近,日本外相岩屋毅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抛出了一个关键观点:下一任日本首相,应该是与排外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人。

就在最近,日本外相岩屋毅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抛出了一个关键观点:下一任日本首相,应该是与排外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人。这话明显是针对高市早苗的——她不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曾公开要求为日本强征随军“慰安妇”的罪行翻案,活脱脱一个极端右翼分子的做派。

共同社最新民调显示,高市早苗以28%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分别以22.5%和11.4%位居二、三。表面上看,高市早苗是五名候选人中人气最高的。但熟悉日本政治的人都知道,民调领先从来不等同于胜券在握。

尤其是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最终结果往往取决于党内派系的合纵连横,而不是民众的喜好。高市早苗是右翼保守势力的领军人,作风强硬。如果当选,她会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但她的政策立场过于激进。

日本媒体引用东国原英夫的说法称,特朗普不希望日本出现一位“反华型”的首相。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美国当前的战略布局紧密相关。近年来,美国五角大楼持续调整全球战略,新出台的《国防战略》已将重点从“优先遏华”转向“优先防御本土和西半球”。

美国一方面宣布在日本部署“提丰”中程导弹,另一方面却从琉球群岛撤走部分驻军。显然是想将日本推到对抗中国的前沿,自己则减少直接介入。

高市早苗虽亲美,但其行事风格和政治主张存在明显的“独走”风险。她多次公开呼吁修改和平宪法、大幅提高国防预算,甚至对日本“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提出质疑。

特朗普政府担忧,一旦高市早苗当选,极有可能推行激进政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打乱美国的战略收缩节奏,将美国过早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高市早苗虽然常被称为安倍的“铁杆孤臣”,但早在2011年就已离开安倍派,与该派系的联系逐渐弱化。

2024年自民党总裁选举时,她能闯入最终投票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倍多年盟友麻生太郎的全力支持。可选举结束后,高市早苗与麻生太郎的往来明显减少,这一行为让麻生太郎颇为不满。

据麻生派内部议员透露,麻生太郎此次极有可能转而支持“名门之子”小泉进次郎。在自民党复杂的派系斗争中,大佬的支持往往能左右选票流向。自民党现在的局面,说白了就是“政权保卫战”。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和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自民党加公明党双双失守,首次在国会两院都没拿到过半席位。

为了维持执政地位,自民党急需联合其他政党组建大联合政府,可在这一关键任务上,高市早苗却显得力不从心。与她立场相近的国民民主党已明确拒绝合作,其他政党也因她“极右翼”的标签纷纷避之不及。

日本经济目前面临严峻挑战:受疫情影响深远,通胀高企、汇率波动、工资增长乏力等问题交织,企业订单减少,民众生活压力持续加大。高市早苗提出“积极财政出动”政策,主张政府加大开支稳定经济。

这一主张击中了民众对改善生活的迫切需求,甚至在自民党内部引发广泛讨论,还意外获得了部分在野党支持者的认可。但问题在于,日本债务基数本就庞大,加之防务预算不断攀升、老龄化负担日益加重,有限的财政资源如何平衡各项支出以推动经济增长,她始终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方案。

相比之下,林芳正、茂木敏充等老派务实人士提出的“循序渐进”政策,强调先稳定汇率、控制通胀、促进工资合理增长,再逐步推进其他改革。这种稳健的思路更受中间派议员和普通民众认可。

高市早苗面临的三重困境:党内支持流失、美国态度明确反对、国内政治经济困局难解。这三座大山让她的选情愈发艰难,提前出局的风险不断加大。自民党总裁选举不是人气投票,最终还是要看谁能获得党内更多派系的支持。如果投票进入决胜轮之后,国会议员的投票权重会大幅提高,届时结果就会存在一定的变数。

在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这三个人中间,最后赢家大概率会是能让我放心、能与我合作的人——这是美国的态度,也是自民党内主流派的态度。随着10月4日选举日的临近,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候选人频繁举办造势活动,党内派系的合纵连横也进入最后阶段。

即使高市早苗最终真的出局,这场选举也远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但谁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找到平衡点,才是问鼎首相之位的真正关键。日本政坛的这场变动,不仅关乎其自身未来走向,也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