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的一席话,让两国关系跌入冰点。
一向沉稳的中东外交舞台上,最近掀起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次与美国议员的会面中,竟公然指责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和TikTok在西方散布“反以议程”。这一指控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毫不客气地回应,指其“病急乱投医”。
这场外交摩擦看似突然,实则折射出两国关系深层次的变化。
内塔尼亚胡的指控来得突然而直接,他声称中国和卡塔尔正通过科技手段操控西方媒体,传播反对以色列的舆论。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的指控在外交场合实属罕见。
中方的反应迅速而明确。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发言人直指以方领导人的言论“令中方深感震惊”,并强调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发言人用“病急乱投医”这个成语,精准地表达了中方对以方行为的态度。
内塔尼亚胡的困境内塔尼亚胡为何此时抛出这样的指控?观察其国内处境,答案便清晰许多。他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为危险的政治困境。
数十万以色列民众持续抗议,要求释放人质并重新举行大选;其极右翼执政联盟内部也已分裂。在国际上,以色列的外交环境日益严峻,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其提出指控或限制武器出口。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外部敌人以转移矛盾,成了内塔尼亚胡的策略选择。而中国,不幸成了他选择的标靶。
巴以冲突的分歧这场外交风波背后,是中以两国在巴以问题上日益明显的立场分歧。中国一直坚定支持落实“两国方案”,在联合国多次呼吁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曾明确指出:“加沙冲突延宕已近700天,加沙早已成为人间炼狱。”他强烈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并批评以方“人为设置障碍”阻碍人道主义援助。
而以色列则持续推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甚至批准了在约旦河西岸“E1区”建设定居点的计划。这些行动无疑与中国的立场背道而驰。
网络舆论战的真相内塔尼亚胡指责中国利用社交媒体影响舆论,实则他自己是以色列网络舆论战的老手。以色列早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全球舆论影响体系——“哈斯巴拉”公共外交战略。
在加沙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外交部投入巨额资金在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广告;通过Act.IL应用动员网络志愿军进行举报、控评和转发;邀请全球网红访问以色列以传播亲以信息。
更令人惊讶的是,以色列的王牌情报单位8200部队被认为是全球最顶尖的网络战力量之一。Meta和OpenAI最近的报告还曝光了以色列公司Stoic通过创建虚假账户在社交媒体上散布亲以言论。
中以关系的未来尽管当前政治关系紧张,但中以经济合作的基础依然牢固。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233.8亿美元,中国稳居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两国在科技创新、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仍在继续。这种政冷经热的局面,或许正是中以关系复杂性的真实写照。
国际关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棋局。当中以两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差异日益扩大,这场外交风波似乎早已埋下伏笔。内塔尼亚胡试图转移国内视线,却可能让以色列失去一个重要的国际伙伴。
放眼未来,加沙的战火终将熄灭,但国家之间如何求同存异、保持对话,才是长久课题。对中国而言,坚守国际正义与公平的原则,比追求一时的外交和睦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