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消息,三度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日前表示,“坚信美国必定挺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他劝告台当局不要激进,保持低调,避免卷入冲突。这已经是近期继《时代》杂志和兰德公司后美国主流舆论第三次发布类似观点。华盛顿弥漫的“弃台”氛围让岛内相当有感。对于弗里德曼等人的示警,民进党当局6日忙于向岛内民众继续派发“定心丸”。然而,岛内民众并不买账,纷纷留言嘲讽“吃完被美国丢掉了还在拗,可悲。”台湾《联合报》日前发文总结,这波美国主流舆论探讨台湾问题的目标是避战,重点有三个:一是论述从美国利益出发,多将台湾视为风险,必须管控;二是风险聚焦在赖清德;三是主张管控方式,包括“和统反独”。文章直言,“抗中保台”已无立足之地。

近期华盛顿政治圈出现了关于“弃台”的讨论,这一氛围主要源于美国内部对台海局势的重新评估。

三度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11月5日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坚信美国必定挺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他建议台湾应尽量避免卷入冲突,并强调“美中关系比任何双边关系都更重要”。

美国《时代》杂志此前批评赖清德当局“鲁莽”,而兰德公司甚至提出支持“渐进式统一”的建议。这些信号被解读为美国对台政策可能转向的迹象。
美国前官员及智库分析指出,西太平洋地区的中美军力对比已向大陆倾斜,美国干预台海的成本(如航母战斗群代价)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弗里德曼以乌克兰危机为例,暗示美国对台承诺的局限性。

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在纽约宴请美国官员却无人赴约,进一步加剧了岛内对“美国支持减弱”的担忧。

美国通过《芯片法案》等政策,逐步将台积电等核心产业转移至本土,导致台湾半导体产业被“掏空”。2025年台湾电子产业营收预计萎缩12%,而美国亚利桑那州芯片产能三年暴涨300%。这一现象被部分舆论视为美国“弃台”的实质性动作,即通过经济手段削弱台湾的战略价值。

面对“弃台论”,民进党当局仍坚持“美台关系史上最好”的论调,甚至将不利消息归咎于“认知作战”。但岛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对台军售、产业转移等行为已暴露其“利益优先”的本质。岛内民众纷纷留言嘲讽“吃完被美国丢掉了还在拗,可悲。”
华盛顿的“弃台”氛围反映了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收缩倾向,包括舆论降温、军事干预成本上升及经济资源转移。这一趋势对台湾当局的“倚美谋独”路线构成直接挑战,也凸显了台海局势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