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到中年,该富养的是心情

有句老话如此说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的确,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知道放过自己,善待自己,富养自己的心情。因为心情好

有句老话如此说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的确,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知道放过自己,善待自己,富养自己的心情。

因为心情好了,情绪就稳了,然后接下来,自己的心情舒畅,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好结果。

尤其人到中年,半生奔波之后,我们终于明白——

最该富养的,不是钱包,而是心情。

减少期待,给心情松绑

人之所以累,多半是心里装了太多“应该”。

于是,满脑子里想的,孩子应该懂事,伴侣应该体贴,朋友应该理解。

可殊不知,自己的期待越高,则失望越沉。

白居易晚年自号“醉吟先生”,一个人常常独坐香山寺。

他有句诗这样写道:“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也就是说,凡事都不再要求事事如意,只希望求到内心的清静。

然后,凡事都能放得下,还能减少期待,反而可以给到自己的心情松绑。

最终,这份放下,让他活到了七十五岁,在那个时代堪称人瑞级别了。

作家马德说:“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其实,人情世故上,我们更应该要降低对所有人的期待,包括自己。

如此,你心上的担子轻了,笑容自然就多了,心情也得到滋养了。

远离消耗,给心情除尘

其实,负能量的人事,就像心里的灰尘,要时时拂拭。

然后,告诉自己不必什么场合都去,什么人都要见。

这样,当你有了这份克制的清醒和理性的远见,那么人情世故自然消耗不了你。

陶渊明辞官后,选择“息交以绝游”。

他从此不再混名流圈子,大部分的时间里,他只与农夫谈桑麻,与孩子说闲话。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欣然写下这么一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的确,在自己远离官场是非之后,心情反而丰盈自在,潇洒自如。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确实,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与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也是对心情最好的保护。

因为当你知道把时间留给让你舒服的人,让给可以让自己心情好的事,那生活自然就顺了。

培养“无用”之趣,给心情添彩

人生这辈子,真的不只有柴米油盐,还需要一些看似无用的乐趣。

哪怕这些乐趣对于有些人而言是无用的,但是对于你而言却是心灵的透气窗。

宋代文人林逋,隐居孤山整整二十年有余。

在那段岁月里,他不做官,不经商,只种梅养鹤。

在世人眼中,这可是虚度光阴,但是他却自得其所。

他还这样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你看,凭借着这份“无用”的诗意,却让他活成了千古传奇。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生活嘛,简单点,坚持筛选欲望,且培养一点看似无用的兴趣。

但是呢,这些东西却是能取悦自己,这也是富养心情的绝佳方法。

人到中年,不如养几盆花草,学一门手艺,或者只是安静地在家看云听雨。

然后,在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里,学会滋养自己的心情。

当然,这可不是什么自私,而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不是贪心而是知足。

因为当你知道了什么值得放在心上,什么又应该轻轻放过、放下。

然后,你就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该怎么活。

最后,当你开始学会善待自己的心情,抚慰自己的心灵时。

那么,慢慢你也就会发现,自己脸上的皱纹浅了,脚步也轻了,甚至连呼吸都变得绵长。

如此,心情好了,你的世界也就跟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