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台变压器,全世界都愁白了头。
科技主导实力的时代,各国竞争的重点永远都在“机械”上。
几年前是数次引发国际争端的“芯片”,几年后则是再度点燃国际竞争的“变压器”。
唯一不同的是,从中国的角度往外看,从猎物变成猎人的“攻守易型”来的极为明显。

一年前,当某首富说“变压器将遭遇哄抢”时,没有人想到,他的话这么快会一语成谶。
毕竟,“变压器稀缺”这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根据数据,从2020年开始,全球变压器均价上涨60%以上,一些比较紧缺的品类,甚至可以达到80%。
欧美尤其成为重灾区。
作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近两年,美国的变压器缺口越来越大,其中,配电变压器和电力变压器双双扩大缺口。
欧洲因电网升级等原因,变压器需求激增,但因工期紧张,一些大型的变压器交付期排单到了3年后。

这是目前整个行业的常态。
按照正常情况,变压器的交付时间正常在30——60周,也就是一年左右;但如今的平均交付周期在115——130周,个别甚至上升到200周以上。
可怕的是,即便市场已经如此紧绷,依旧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还没升到顶峰,短时间内,变压器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不会消失。
而根据相关数据测算,这波供求失衡,至少将会持续到2026年底。
于是人们不禁发出疑问:变压器都能缺少,是怎么做到的?


对很多人来说,“变压器供不应求”的确是个很抽象的新闻。
毕竟,人们对于“变压器”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家门口离地3米的灰色铁块上。
但事实情况是,作为改变交流电压的必备装置和输配电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变压器。
日常电器、交通工具、大型机械、智能制造......
第三次科技转变赋予了世界一个高楼林立、五彩缤纷的时代,但楼盖得再高,打地基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他们不得不急。
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起步早,近两年对变压器需求如此之高,很大程度是因为上一批变压器已经“超长服役”的原因。
根据计算,美国电网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年,七成变压器工作了25年以上,再“延迟退休”,恐怕要出事。
对于这一点,美国能源部也承认,未来五年,他们至少要更换50万台老旧的变压器。
其次,如今全球科技大爆发,各国在智能AI、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大数据测算等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强,对变压机械的需求飙升,必然是未来的大趋势。
但问题是:变压器不够了。


变压器不同于“芯片”,制造并未被垄断,技术也没有“卡脖子”,但要大批量生产,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就是原材料。
变压器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名为“取向硅钢”的制品,这种原料生产规格很难把握,超薄规格的生产线全世界都没有几条。
而变压器的线圈需要高纯度的铜导线,不管是产量还是加工,符合生产能力的没有几个国家。
其次,即便有了材料,变压器的成产还需极高的统一组织、制造、运输的能力,生产半径不能太大,这会大大提高生产难度和交付期限。

最后,以科技为主导的世界,变压器怎么能没有进步?
在转变电压的过程中,变压器的能源损耗和使用寿命肯定是越低越好,即便需求再高,心里再急,大家对品质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所以,能拥有这个能力提供大批量变压器的对象,只剩下一个:中国。
全球最大变压器生产商——日立能源,是总部设在瑞士的一家日本企业,其公司CEO此前曾表示,未来几年日立将投资60亿美元,招聘1.5万名员工,以应对国际市场变压器日渐紧张的产能问题。
但一个事实情况是:变压器生产极为特殊,需要独特的绕线机,组建生产线就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如今,我国的宝钢是唯一拥有0.18mm和0.20mm取向硅钢超薄规格生产线的企业,并且诸多国企皆能实现变压器量产。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制品加工国,能将生产半径控制在300公里以内。
而且别忘了,中国还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是唯一,没有之一。
就是这样的优势,让中国在与海外企业的竞争中,有了“你不能造,我能造;你能造,我造的更好;你造的更好,我造的比你更快”的优势。
可即便如此,面对大批量的变压器要求,我国这边的交付日期也在飞速提升。
原因很简单:国内也“不够用”了。


中国的变压器资源紧张的原因没那么复杂。
如果说美国是批量的更新换代导致的数量断层,那中国就是各个领域急速发展引发的货源缺乏。
如今,“狂吃”变压器数量的新能源建设,中国已然走在世界前列。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突破1000万辆,纯电车型占比超6成,充电基站覆盖全国。
在新能源技术领跑世界的同时,我国的全新的电池技术也预计将在2027年尝试批量装车,这是极为先进、大胆的尝试。
同年,我国新增的光伏和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占比持续走高,已占全球一半以上的规模。
翻看国家项目书会发现,2025年,全国的重大基建项目超3.54万个,涉及到了铁路、电网、新能源等方方面面。

由此可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伴随着中国变压器数量的提高,相关企业必然会在优先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海外出口。
不过,在选择“出口”还是“内销”的选择上,我国向来选择的都是“两手抓”模式。
英国的《金融时报》曾明确写道:自2022年开始,中国变压器的对外出口销量开始明显增长。
根据我国官方门户网站的统计,事实的确如此。
能看出来,在“赚钱”这件事上面,中国向来竭尽全力。


对中国来说,“赚钱”两个字的意义在每一个时代都不一样。
仔细看看变压器在我国的进化史就知道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已经把“变压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其中,并指定了三大企业承担此任务。
彼时,国家短期的目的,是成功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变压器,长期目标则是希望通过研究制造,实现国家电网可控自主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大企业之一的保变电气不可谓不努力。

9年时间,突破220千伏变压器技术;
23年,掌握500千伏超高变压器生产技术;
41年,于上海证券所主板上市,从国有独资转变为现代化科技公司。
第67年,也就是今年,其已经成为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大电力工程的主要供应商,手握多项专利,拥有成熟稳定的系统组装制造能力,是国防建设、行业发展、出口创收的龙头企业之一。

而通过保变电气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他都做出了绝对正确的选择。
这究竟是微观层面行高志远的指挥,还是宏观层面上层建筑的调控,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需要知道,赚钱了。
有权威机构发布数据,明确表示未来的变压器市场极其广阔,到2031年,整体规模将达到1030亿美元。
从“制造”转型为“智造”一直都是中国努力的方向。
当拼低价的时代成为过去式,当代加工的底级市场掌握主动权,作为当之无愧的猎人之一,中国必将斩获更多的“猎物”。
或许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很远了。
参考资料:
[1]中国能源报:《中国丰富全球变压器市场供给》
[2]环球时报:《全球电力变压器供应紧张前所未有》
[3]雪花科技之说:《18个月vs6个月!欧美急红眼,中国变压器断供欧美?》
[4]地方门户网站:《保变电气:一台变压器的强国印记》
作者|又又双
编辑|一乙木
—END—
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