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读史漫笔]:有一场饭局叫鸿门宴

在秦汉相交之际,有一场饭局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走向及进程,改变了两个人物的命运,同时也推出了一道陕西名菜——带把肘子。这

在秦汉相交之际,有一场饭局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走向及进程,改变了两个人物的命运,同时也推出了一道陕西名菜——带把肘子。这场饭局就是鸿门宴。

当年,楚怀王与项羽、刘邦结成反秦联盟,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楚怀王是一个名义上的领导,没有实力也没有实权,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项羽统兵40余万,实力最强,他率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劲旅正面作战,却迟迟进不了关中。刘邦统兵10万余,他避实就虚,过武关、绕峣关、战蓝田,很快就进军咸阳,秦王子婴请降。

心情激动的刘邦本想称王,他一冷静,凭实力还是不敢贸然为之。但不称王吧,到嘴的肥肉丢了又于心不忍,心中很是矛盾。权衡再三,做出了一个看似矛盾又进退自如的决定:先“约法三章”,军队撤出咸阳,还屯霸上,又派兵守住函谷关,在等待项羽到来的过程中也等待称王的时机。

这期间,项羽奋力作战,过关斩将,攻破函谷关到达了临潼新丰,把指挥中心设在了鸿门。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山雨欲来风满楼,紧张不安的气氛弥漫在项羽、刘邦两军之中。

祸起萧墙,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内奸是隐藏在身边最可怕、最危险的敌人。左司马曹无伤,身居刘邦军中要职,掌握很多机密信息,暗中派人将刘邦“想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尽占关中财货”的意图毫无保留的告诉了项羽。项羽闻言,勃然大怒,准备第二天一早进攻刘邦。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听到项羽的部署后立场不稳,偷偷地跑到刘邦军中给张良通风报信,为刘邦对付项羽出谋划策——让刘邦一早去向项羽谢罪,说只有如此这般行事,方能让项羽放心。曹无伤出卖军情,胳膊肘子朝外拐;项伯暗助敌主,牛犄角朝外顶。这两个人都是吃里扒外、卖主求荣的同类货色。

刘邦为了拉拢项伯,让项伯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服务,当场就和项伯定下了儿女亲家。项伯回去后,给刘邦说情,说刘邦不破关中,项羽怎么进入呢?这是有大功的人,杀了他是不义,不如好好对待他。项羽听从了劝说。刘邦采纳了项伯的建议,准备向项羽谢罪。

刘邦这人从基层亭长干起,自小卖蒸馍,啥事儿都经过,经验丰富。刘邦一到关中,一改过去爱吃吃喝喝、爱玩的习性,严于律己、从严治军。他的宏大志向,项羽的亚父范增看得明明白白,提醒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而到关中却一改常态,可见此人志向不小,只有除掉刘邦,才能灭绝后患。项羽闻言,表示赞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重礼来到了项羽军中请罪,项羽在鸿门设宴款待。

周公制礼后,饭局的功能也有些异化,不光是为了吃饭喝酒,而是吃身份尊卑,吃态度好坏。太史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却把现场情况描述得清清楚楚:“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座位都这么讲究,说明这场饭局的重要。

虽然酒宴上推杯换盏不停,可气氛却是剑拔弩张。范增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心慈手软的项羽装着没看见,就是不下诛杀刘邦的命令。霸王不急亚父急,于是范增叫来项庄,让他舞剑,借机杀了刘邦。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前一句话就好像专门为樊哙量身定制的。樊哙是关键时刻敢冲上去,危难时刻能豁出去的人。他是刘邦的老乡,早年以杀猪屠狗为业,他俩是哥们弟兄、酒肉朋友。刘邦很看好樊哙,自己被吕公招为东床之后,说服吕公将小女儿嫁给了樊哙,把樊哙发展成了连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范增叫来项庄,刘邦的谋士张良叫来了樊哙。樊哙体魄健壮魁伟,他用盾牌轻轻一撞,项羽的持戟卫士就应声倒地。项羽看到他怒发冲天、目眦尽裂,眼睛睁得咋个牛铃,由衷地称之为“真壮士也”。樊哙闯入宴会大厅,面斥项羽,气氛骤变。

人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樊哙既是横的,也是愣的,更是不要命的。项羽闻言后欣赏樊哙的勇气,让人给他倒了一大杯酒,上了一个生猪前腿。樊哙也不客气,把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剑切开,就大吃大喝起来。

从饮食文化与历史关联的角度来看,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和几位朋友认为项羽让赐给樊哙的生猪前腿,就是陕西名菜带把肘子。这是“带把肘子”在文字中的第一次闪亮登场。“生”可能为“全”的错讹。试想,秦末时已不是茹毛饮血的时代,项羽又欣赏樊哙,如赐给生猪腿吃,那就是欺人太甚了。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个观点,就把带把肘子的出现时间从明代提前了一千七百多年。

世人说樊哙是一赳赳武夫,但其实樊哙是有谋略的人。这时刘邦欲偷偷溜走又抹不开面子,樊哙说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刘邦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借口如厕,一走了之,让张良送礼说好话,做好善后事宜。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刘邦回到军营,刚一下马,没顾上喝口水平复心情,就先斩了军中内奸曹无伤。

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首次交锋。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于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失去了一举战胜刘邦的机会。历史的硝烟已经消散,鸿门宴的遗址尚存。今天再学习主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让人有万千感慨。

在四面楚歌声中,霸王告别虞姬,自刎乌江,让人哀叹;刘邦击筑而作的《大风歌》,人们仍在传诵;范增剑碎玉斗跺脚,竖子不足为谋,叹息恨铁不成钢;张良在拍手庆幸,劫后余生,帮助刘邦大干一场;项伯因以身蔽项庄剑护刘邦有功而善终;项庄垓下战斗中死于沙场;樊哙则依旧保持着那副豪爽的模样,仿佛这一场惊心动魄的饭局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

那道在鸿门宴上疑似登场的带把肘子,历经岁月变迁,愈发声名远扬。它从当年鸿门宴上的神秘食材,逐渐演变成陕西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民间的烟火气。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老百姓都说这是宴席上的一道硬菜,它至今在陕菜中的C位,没有其他的菜能够撼动。

如今,人们在品尝这道佳肴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想起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权谋争斗。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在时光的长河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美味纽带。

王华旭,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冬考试入学,从医数年获主治医师职称。后又在乡、县、市机关供职。退休后任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顾问、西安市象棋协会会长。出版有《往事如风》、《远方有约》(合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风花雨花千树》等作品。

——————————————————————————

那时我们年少

曾把青春当作鲜衣怒马

而今我们渐老

愿从容岁月依旧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