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的“压舱石”,其安全稳定生产是社会经济稳健运行的绝对基石。这不仅关乎电力、钢铁、化工等下游支柱产业的命脉,更直接守护着数十万井下一线从业者的生命安全。在数字化浪潮下,如何利用创新科技深度赋能,筑牢煤炭行业安全防线,是全行业共同的核心议题。
10月28日至31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华为终端旗下的商用终端及解决方案品牌——华为擎云,携“擎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及一系列自主创新终端亮相,展示了其以多场景、多维度的安全能力,守护煤炭人安全的最新实践。

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同时打赢“井下物理安全”和“井上信息安全”两场战役。华为擎云深度洞察行业需求,提供了针对性的场景化方案。
井下:从“黑箱”到“可知可感”的生命防线
煤炭生产的核心战场在井下。深入地下数百米的作业环境,不仅充满未知的物理风险,更长期处于与地面信息半隔绝的“黑箱”状态。这为安全生产的主动预见与实时响应带来了极大挑战。华为擎云携手合作伙伴,致力于将“黑箱”下的被动防御,转变为“可知、可感、可控”的主动守护。
针对一线人员,擎云智慧能源-矿安表基于华为成熟的商用穿戴技术打造,通过关键的煤安电池改造,使其完全符合井下特殊环境的生产要求。它能实时监测工人的心率、血氧、体温、步数等关键体征数据,一旦出现异常便及时上报后台处理;当工人身体不适时,更可通过手表“一键求救”,上报体征与位置信息,为高效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同时,擎云智慧能源-矿务通手机,电池同样经过本安煤安改造,支持私有网络适配,并针对高噪音场景提供了高达88dB的大音量,确保通话清晰。它不仅是可靠的通信工具,更是支持矿鸿设备协同的掌上工作平台。

这两款终端共同为井下工作者构建了数字化的“生命防线”,也为智慧矿山打造了掌上“数字入口”。这实现了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见”的质变跨越,彻底打破了井下人员、设备与地面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孤岛。
井上(办公):从“孤岛”到“移动堡垒”的数据守护
如果说井下的挑战在于物理安全,那么井上的挑战则在于信息安全。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其承载的核心数据已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命脉,更是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移动办公常态,在极大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让过去固守在内网“堡垒”中的核心数据,暴露在了开放的互联网风险之下。
华为擎云深度洞察这一痛点,推出了擎云智慧能源-安全终端。该方案基于自主可控的HarmonyOS,通过独特的“安全双系统”设计,实现了真正的操作系统级隔离。内网工作区和互联网工作区的数据存储相互不可见,配合硬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设备管控、通信安全、应用安全六大安全机制,从操作系统底层为煤炭企业构建了一个坚固的“移动数字堡垒”。
这一方案有效解决了安全与便利的深层矛盾,也化解了企业因安全顾虑“不敢推行”移动办公、和员工因体验不佳“不愿被过度管控”的行业难题。

井上(会议):从“泄露”到“全程可控”的决策闭环
信息安全的另一关键场景是会议。能源行业涉密会议频繁,传统的纸质办会模式成本高、管理复杂,且文件在打印、传阅、回收过程中均存在信息泄露隐患。
擎云智慧能源-无纸化会议系统为此提供了会前、会中、会后的全周期安全管理能力。会前,工作人员可基于HarmonyOS分布式能力,对会议文件进行高效定向分发,无需排版打印。会中,支持低时延投屏、便捷批注与投票,提升决策效率。会后,所有会议资料则可以被一键统一回收与销毁。
该方案利用数字化技术,确保了涉密文件从“产生”到“销毁”的全流程可控,为企业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的决策闭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
从井下一线的生命守护,到井上办公的数字堡垒,再到涉密会议的全程可控,华为擎云为煤炭行业构建的,是一条从物理到信息、从一线作业人员到核心决策数据的“立体化”安全防线。
这并非三个场景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华为擎云将数据转化为驱动安全生产和高效决策的“新生产力”的系统性实践。它为智慧煤炭“可知、可感、可控”的未来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以其“品质可靠、自主创新、开放共创、以人为本”的品牌DNA,为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个“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石,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一个可以长久信赖的坚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