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话称“二月节,万物震乎,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就像影片中的二妹一样,在农村城市农村徘徊之间,她的思想悄然改变,沉睡的心渐渐苏醒。

对于电影《惊蛰》的类型,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它属于文艺片,但什么是文艺片?文艺片指的是文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影视作品,区别于商业片的则是该类型电影制片严肃,主题表现遵从大众化形式,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通过导演的艺术拍摄手法,艺术表演力,来引起共鸣,共鸣的主体大多是女性观众。文艺片每次都能通过最朴实的镜头语言,最真实的戏剧表演,细腻的展现人物的跌宕起伏。
而《惊蛰》这部戏投资不超过200万,剧情讲的是陕北农村二妹因为家人逼婚而来到城市打工,种种不适应之下,回到了农村,嫁给章锁生下了一个儿子。繁重的劳动枯燥的生活和酗酒的丈夫,使得二妹渐渐变得麻木。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有的则是这样一个感动的故事。在早已被商业大片占据的中国影坛之下它所反映的内容并不讨喜,但它不以票房作为拍片的主要目的,他所反映的内容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有扎实的剧作功底,精湛而又朴实的演技使得这部电影在各大奖项中屡屡摘得桂冠。

王全安,第六代导演代表,主要作品《月蚀》《图雅的婚事》《惊蛰》《白鹿原》,作品主要是以文艺片为主。作品淳朴自然,流露出浓厚的西部风情区域特色,通过描绘和展现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的跌宕起伏的命运,高度写实结合以强烈的戏剧表现方式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此次的《惊蛰》则又是他对于他最熟悉的题材的进一步诠释,再以强烈的戏剧性表达,影片中二妹这个人物以及她的经历也极具戏剧冲突,她敢于反抗,追求个性,她的命运是悲惨的,本是因为反抗父母将自己卖给别人还前而勇敢的闯进城市打工,以为已经摆脱的悲惨又因为对城市的失望而重演。但是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之下,他的摄像机又承担了一个记录者的身份,没有复杂,反文法的镜头,就像是平静的湖水之下内藏暗涌,给人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视听感受。

该片的女主则是和王全安有着多年恋情的演员余男。余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王全安多次合作,此次的《惊蛰》更是让得了个国际国内最佳女主角奖,被柏林电影节的评委称之为中国的文艺片女王。在《惊蛰》角逐金鸡百花奖的时候,更是让余男获得了“没想到现代感如此强的演员,却能做出这样朴素真实本色的演出,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宁浩曾经这样评价过余男“她是一位出色的女性,在我首席的青年演员中,她是保有去体验生活这样习惯的一个。”
好友徐峥曾说道“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演员,不是明星不是艺人,是演员。”余男的演技十分真实精湛,她敢于揣摩角色的心里,而且能将自己融于角色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二妹这个角色可以成为陕北农村女人的代表,不甘于命运的摆布,极具个性,余男的眼神总是给人以不服输的感觉,在这部戏里,没有浓妆,没有华丽的服装,真实本色出演,将人物拿捏到极致,通过她的表演,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在命运的捉弄之下一个女人的一生!无奈而心酸,令人感动!

张艺谋的一部《英雄》投资三亿,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如今,无论什么样的片都能打着大片的旗号,没有剧情,没有意义,恶俗的搞笑或是喜欢将多种元素聚集在一起,自己又讲不清楚讲的是什么的中国电影之下,如此的文艺片更显得可贵,但是这样的文艺片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方都喜欢投资,必须将文艺性与商业性紧密结合,导演需要注重于企业的关系,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陨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