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但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
“插混”和“油混”到底有啥不一样?
“增程”是不是就是挂了发动机的电车?
“纯电”好是好,就是怕开不远…

如果你也被这些概念搞得晕头转向,别急,今天这篇文章,轮谷就用一句话+一个例子+一张表的方式,把它讲透,希望对我的粉丝们有所帮助!(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给轮谷一个反馈哦)
第一部分:插混、油混、增程、纯电有什么区别?一、先说最常见的四种动力技术我们常说的新能源车型,大致可以分成这四种,以下是它们的名称、专业术语和简单理解:

插电混动:PHEV,加油+充电,油电双修;
油电混动:HEV,只加油,电机帮忙省油;
增程式:EREV,只用电开车,油只是给电用的;
纯电动:BEV,纯电驱动,没发动机。
✅轮谷通俗点来讲:
插混:是油电“全能战士”,加油也行,充电也行。
油混:是传统燃油车的“进化版”,省油是它的最大本事。
增程:是“假装自己是纯电”的混动选手,主打续航无焦虑。
纯电:是真·电动车,安静、平顺、省钱,但靠桩吃饭。
二、四种技术的核心区别,到底在哪?这里,我们用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
你出门旅行,有四种方式带能量:
1、插混:电池+油桶都带上,市区靠电,远途靠油。
2、油混:只带油桶,偶尔脚下有块小电池辅助踩快一点。
3、增程:全程靠电池,带个“随身油发电机”应急充电。
4、纯电:只带电池,走到哪都得找插座补电。


可能聊技术太抽象,我们不妨从日常开车的角度聊聊这几种动力给我们的不同体验。
✅1、插混:白天开电车,长途开油车
市区代步就像纯电动车,起步快、安静、省钱。
偶尔出远门,油箱一加满,说走就走,没续航焦虑。
但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不充电,只当油车开,油耗会比一般油车还高。
✅2、油混:不插电,也能省油
动力始终靠发动机,电机负责辅助,比如红绿灯起步时用电。
不需要找桩、不需要充电,油箱加满能跑很久。
适合那些“懒得折腾充电”的用户,开着安心省心。
✅3、增程:像电车一样开,不怕没电
日常就是一台电动车,电驱动,动力线性、安静舒适。
电量耗光后,发动机开始“发电”,续航续命。
比纯电更安心,但跑高速时油耗不算低,毕竟是“电机带发动机干重活”。
✅4、纯电:通勤利器,但续航看天吃饭
开起来最轻快、最安静,没有顿挫,操控感强。
城市通勤成本极低,电费远远低于油费。
但问题也明显:冬天续航掉电快,没桩就焦虑,高速也不省心。
四、再来聊聊使用成本电虽然便宜,但不是所有时候都能用上。
这里我们以每百公里为单位,粗算一下(按油价8元/L,电价0.8元/kWh估算):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如果你天天市区开、有地方充电,那纯电或者插混的用车成本最低。
✅但如果你住在高层小区、找桩难、又常跑长途,油混或者增程,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第二部分:到底该怎么选?在文章第一部分中,我们讲透了「插混、油混、增程、纯电」四种新能源技术的原理、体验和成本。下面,我们再来聊更关键的问题:到底怎么选?
五、选车之前,先问自己四个关键问题你不需要研究复杂技术,只要搞清楚下面四点,你就能做出合适选择:

1、家里能装充电桩吗?
✅能装充电桩→ 插混 / 纯电 / 增程都可考虑。
❌不能装充电桩→ 推荐油混 or 插混(当油车开)。
2、你每天的通勤里程是多少?
🚗通勤 ≤ 50km:插混/增程纯电可满足一天,油钱几乎不用花。
🚗通勤 ≥ 80km:考虑纯电(需快充)或插混(要电池容量大)。
3、你常不常跑高速、长途?

🛣经常高速/跨省出行:插混、油混更稳妥(别选小电池的增程)。
🛣偶尔长途为主:增程也可以胜任,纯电不推荐当主力车。
4、你对养车“折腾”这事的态度是?
懒得管、不想充电、追求稳定:油混。
有点折腾精神、追求电驱体验:插混/增程。
家庭第二辆车 or 短途通勤:纯电闭眼冲。
六、根据真实用车场景,推荐适合的技术类型下面是我总结的用车场景、推荐技术路线和理由说明:

✅家庭只有一辆车,需通勤+跑长途:推荐👉插混 / 增程,电驱+油驱兼顾,兼顾节能和续航;
✅没有固定车位、无法安装充电桩:推荐👉油电混动(HEV),不用充电,稳定省油,几乎0焦虑;
✅家里有第二辆车,城市通勤为主:推荐👉纯电动(BEV),成本低、体验好,偶尔用快充也不难。
✅长时间跑高速、高速工况多:推荐👉插混 / 油混,插混油耗略高但灵活,油混省油稳定;
✅有家用充电桩,平时市区短途代步为主:推荐👉插混 / 纯电,电驱为主,费用低,驾驶舒适;
✅上绿牌刚需(限牌城市):推荐👉插混 / 纯电 / 增程,插混+增程能上绿牌还跑远,纯电最省但依赖充电环境。
七、插混 vs 增程,怎么选?这两种动力形式容易被混淆,很多朋友都搞不明白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