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机,是存在于时间长河里的机遇,
这牵扯未来的某次决断,更或是一场突如其来,
必须即刻抉择的勇敢。
若是论及现实性,所谓时机,
就是做某件事的最佳时刻,
但我们都知道,没有人能预知未来,
所以,最佳时刻的最佳二字,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理解,
那么时机未到,则更像是一种基于所有客观条件下的揣测,
揣测的对了,能借时运而上,能避卜祸之灾,
但如果揣测错了呢?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对了怎么办,
而是错了怎么办。
我们不会把“对了”这个事当成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为如果“对了”,
事情也就“没了”。
正因如此,在时机未到这个说法错了的时候,
或者说,大错特错的时候,
错误的代价,只有相信的人来承担。
其实这个事情如果扩展一下,人们就会意识到,
真正提出时机未到的人,并不会为了自己的判断而负责,
而必须要负责的人,
反而不是那个靠着自己判断,
而是只能接受事实的人们。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有些公司之所以倒闭,
并不是员工不够努力,
而是关键人物“揣测错了”,
也就是说,非关键人物再努力,
都不可能让关键人物的影响降低半分,
反而,关键人物那不负责任的失败,
会导致所有非关键人物的努力,瞬间化为泡影。
甚至更多的时候,
连泡影都看不到了。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该负责的不会负责,
不该负责的着急也没用。
那么,不该负责的人,就只能随波逐流,
甚至坐以待毙吗?
其实,换个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
往往我们能够找到真正清晰的答案。
人活一世,谈时机是虚的,
谈代价才是实的。
这就跟得病一样,没得病之前,
怎么做都可以理解为是对的,
得了病,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事实已经发生,效果显而易见,
狡辩在事实面前,如同儿戏,
笑一笑可以,想当真事那就大可不必了。
所以,为了务实,
等不及的时候,绝不会因为“时机未到”而耽搁半分,
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不该犹豫时,果断是对自己的尊重,
更是对人生不易的致敬。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务实的明白人,
也必然会有一些务虚的糊涂蛋,
当那些被所谓“时机论”困住的糊涂者,
还在以此等立场摆出一副既坚定又困惑的表情时,
或许,我们不该提醒他们究竟该注意什么,
正如同那个经典的笑话一样,
两人到了山里狩猎,其中一人说,
如果遇到打不过的凶兽,我们怎么办才好,
另一人笑着说,还能如何,跑呗。
那人又说,可我们跑不过怎么办?
另一人笑的更深邃了,
没关系,
我能跑过你就行了。

时机未到这个说法,有时是一种判断,
有时,则是一种障眼法,
等不及的人,未必没有耐性,
反而他们可能太有耐性了,
因为太有耐性,所以耐着性子看清了一切,
因此,等不及和时机未到,
也许都是一种障眼法,
时机未到的说法,
实际是为了让有些人先走,
而等不及的做法,
起真实用意,
是不想放弃“上车的机会”。
这个世道的前行进程,无论说法如何婉转表达,
终归要抛弃一些人的事实,无法避免。
有些人意识到了,
而有些人,
还在执迷不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