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辉煌“十四五” 奋进石景山①——科技创新活力奔涌

【开栏语】岁月鎏金,华章日新。追逐梦想的征途,一程接着一程。“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以奋斗为笔,

【开栏语】

岁月鎏金,华章日新。追逐梦想的征途,一程接着一程。“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以奋斗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这五年,是我们锚定目标、砥砺前行的五年;是我们抢抓机遇、转型跨越的五年;更是我们凝心聚力、福祉惠民的五年。从城市更新的深度蝶变到产业转型的动能澎湃,从“长安金轴”的金融活水到“城市复兴新地标”的璀璨绽放,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脉传承到“京西福地 双奥之区”带来的激情飞扬……石景山的每一寸土地都跃动着发展的脉搏,每一个角落都回响着奋进的足音。

值此“十四五”决胜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时,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同步开设《辉煌“十四五” 奋进石景山》专栏,通过一系列深度报道和权威数据,系统梳理发展成就,全景式展现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生动讲述全区上下团结拼搏的“奋斗故事”。

辉煌成就,是接续奋斗的基石;崭新起点,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的不平凡岁月,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擘画“十五五”新蓝图,续写石景山新篇章。

科技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全面按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加速键”,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批以创新为“硬实力”的高精尖企业在京西这片沃土破茧成蝶,在攻克科技前沿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一飞冲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一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石景山区正式投入运营,步入训练场,仿佛进入到“未来世界”,一台台“夸父”(Kuavo)人形机器人正在各个场景中刻苦“练习”。这一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的训练场,既是石景山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向上的“关键落子”,也为全国各地训练场建设提供了“北京样本”,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具身大脑”进化,推动其早日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有望带动未来万亿级产业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五子联动的首要一“子”,全力建设京西科技创新强磁场,把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未来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夯实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区将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接续实施了两轮高精尖产业行动计划,推动产业体系由以现代金融业为战略主导,以数字创意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为支撑,以商务服务业为配套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向以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产业为主导,以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为特色,前瞻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的“2+4+4”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升级。以“主导+特色+未来”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企业施展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了产业发展从“制造”到“创造”的跃升,京西创新策源地正在石景山加速形成。

在位于石景山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的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通过人体脑电波用意念控制无人机起落转向,未来,基于脑电波的新型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十四五”期间,石景山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通过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积极布局中国电科智能院、航天科工智能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包括“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优质资源在石景山区落地扎根、加速汇聚,不断壮大着石景山区产业发展的创新“图谱”。

全区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伙伴成长计划”,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企业梯队逐渐形成。截至目前,全区国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千家,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此外,集聚了5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44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2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更是在各自领域掌握着核心技术,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深耕”,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凸显。全区一体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生态构建,建成光场成像、3D云渲染等14个共性技术平台,四夸克物质的发现等一批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创新的“话语权”显著增强。

疾风劲,长卷舒。过去积势蓄势、如今起势成势,在“十四五”收官之际,一幅壮阔的创新图景已然显现——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一超多强”布局的重要支撑,产业收入突破千亿;科幻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一核多点”布局中的“一核”,京西科幻之城加速崛起;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纳入全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中国电科智能科技园揭牌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建设全市虚拟现实产业组团核心承载地;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石景山区经济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一份创新引领的“十四五”厚重答卷已跃然纸上。

汇聚优质资源营造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国庆假期刚过,石景山区2025年景贤人才大会如约而至,45名今年新认定的石景山“景贤人才”站在聚光灯下接过了金灿灿的荣誉证书和“景贤卡”。

“近年来,石景山区重点发展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产业,公司也一直深耕这些领域。”大会现场,获评第五批“景贤人才”的凌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佳宁介绍说,“今年,我们公司基于云渲染的全沉浸式LBE大空间技术的VR项目“NOLO奇幻城堡”在石景山游乐园全新亮相,从企业落户,到项目落地,处处都体现着石景山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当天,石景山区还发布了升级的“景贤计划2.0”,除为“景贤人才”提供配备专属管家和专项服务经费外,拓展政务、安居、教育、金融等12项专属服务措施,该区还将通过完善对各层次人才的支持、服务、保障,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构建覆盖创业孵化、研发攻关、能力提升的全周期支持体系,为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保障等举措,全力建设京西人才集聚高地。

“十四五”期间,石景山区着力系统构建创新生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启动实施“景贤计划”,持续开展“招千贤 纳万才”专项行动,每年设置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景贤人才”总量达到308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方案,在古城创业大厦打造有空间支撑、有资金支持、有服务保障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造京西高水平人才高地。

链长挂帅出征,链办高效统筹。今年,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石景山区创新发展路径,围绕现代金融、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未来健康等5个方向实施“一产业一链长”模式,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全链协同”创新生态。

在区级领导担任“链长”的基础上,“链长制”还通过精准滴灌,打造“全链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聘请顶尖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深度参与产业前瞻研究、图谱绘制与发展路线设计,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链接。产业链重点企业和机构积极引领科技创新、搭建共享平台、强化上下游协作的重任,共同探索市场化服务供给机制和创新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协同单位与链长及专班紧密配合,共同推进项目落地、企业培育与服务优化等关键环节,努力营造“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优良生态。

“十四五”期间,石景山区持续厚植的产业沃土,源源不断地将科技创新基因融入企业的血脉之中,以科技为舟、创新为桨,石景山区与企业携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科技企业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跟着齐天大圣开启一场“打怪”之旅,参加激烈的组队CS……这些奇妙的体验,仅需一台VR眼镜,方寸之间便可实现。2024年初,作为首个工业遗存改造的全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题科幻综合体——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正式亮相。这里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融合5G云XR算力网络、数字孪生、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成为“科技+文化+消费”融合的新标杆。

在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的不远处,是北京市聚集科幻产业全要素的重要空间——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这里已逐步成为全国领先的科幻产业发展高地,自2021年成立以来,中心现已聚集百余家“文化+科技”企业,他们在创新中心相互交流,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从一本小说到一部科幻电影,甚至是新出现的VR虚拟电影,在这里,不出大楼就能实现。把人的动作数字化,再套上一个角色,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奇幻视觉效果。科幻大片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动作捕捉技术,中心入驻企业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这一领域的行业先锋。公司通过3D运动测量与动作捕捉技术,不仅在数字媒体、运动健康等领域产生效能,也已实现对物理世界机器人的遥操作、人机协同等行业应用。

在观众熟悉的影视文化作品中,近年来也常看到石景山区企业的身影。以三维空间音频技术为核心技术的WANOS全景声参与了《哪吒2》等多部影片的全景声版本声音制作,用国产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北京蓝博天启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的微距背投、凌宇智控(NOLO)的VR头显设备等为科幻影视作品提供了多维展示平台。凌云光·元客视界利用虚实融合技术赋能,在央视春晚歌曲《栋梁》中完美演绎了中国古建之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虚拟动点动作捕捉技术成功助力《黑神话:悟空》游戏出海,一项项技术突破的背后,是石景山区科技企业蕴含的创新实力。

历经五年的蓄势与突破,石景山区以首钢园为核心、以中国科幻大会为引擎的“京西科幻之城”已初具影响力。科幻产业作为石景山四个新兴产业之一,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石景山区为全市“虚拟现实产业组团”承载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国内规模较大的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和硬件研发基地。园区集聚虚拟现实上下游企业45家和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平台机构,形成一定规模的虚拟现实产业集群,21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XR100强”,12家企业荣获2025“中国VR50强”。园区入选“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榜单”、2025年“中关村特色产业园”。

风好正是扬帆时,潮涌恰逢击水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决胜“十四五”、奋进“十五五”的前进号角,进一步彰显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重要牵引、坚定“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心。未来五年,全区将乘势而上,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高精尖制造业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用科技创新编织美好未来,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