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广州10月份新房网签数据出炉:附解读!

2025年10月,广州楼市在金九银十的传统周期中交出了一份分化中显韧性的答卷。通过对荔湾区、天河区、越秀区等十一区的新房

2025年10月,广州楼市在金九银十的传统周期中交出了一份分化中显韧性的答卷。

通过对荔湾区、天河区、越秀区等十一区的新房网签数据深度拆解,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主城板块与外围区域的市场逻辑正在重构,不同能级板块的购房者需求与房企策略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

主城板块:荔湾区领涨,天河区量稳价坚

荔湾区以391套的网签量成为10月主城“黑马”,环比9月上涨39.6%,当然这一爆发式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保利翡丽甲第的单盘带动,这个项目以100套的网签量登顶荔湾销冠,凭借白鹅潭商务区的规划红利与稀缺的江景资源,成为改善型购房者的“心头好”。

此外,保利珠江天悦/珠江印象、中海保利朗阅等项目也贡献了稳定流量,显示荔湾在“老城区焕新”与“新规划落地”的双重驱动下,正在重塑市场认知。

天河区则延续了量稳价坚的高端市场逻辑,10月网签473套,虽环比9月微降7%,但在全市仍属第一梯队。

其中,珠江天河都荟以103套的网签量成为天河“销冠”,中建天河精诚壹号以98套紧随其后,这些项目依托天河CBD的不可复制性,在价格端始终保持坚挺。

值得注意的是,天河区的网签数据中“负增长”项目占比极低,反映出高端客群对核心资产的配置需求并未减弱,只是在选择上更趋理性,附:部分楼盘网签数据来自于房票兑换。

越秀区作为广州“最中心的老区”,10月网签量仅16套,虽环比微降5.9%,但这一数据背后是“稀缺性”的体现——越秀·東山云起以12套的网签量几乎包揽区域成交,项目主打“东山口文脉+低密度洋房”,瞄准的是对“主城情怀”有执念的高净值人群。

区域内多数项目因开发饱和、供应稀缺,网签数据常年处于低位,属于典型的“小众高端市场”。

热点板块:白云区崛起,海珠区改善当道

白云区以590套的网签量成为10月全市“销冠区”,环比9月暴涨41.1%,这一爆发的底层逻辑是**“性价比+规划预期”**的双重刺激:招商弘阳电建南国·雍云邸以88套登顶白云销冠,保利珑玥公馆、越秀天悦云湖分别贡献59套、53套,这些项目集中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白云新城等规划高地。

海珠区则在改善赛道上持续发力,10月网签291套,环比9月增长14%。

绿城馥香园以52套的网签量成为区域标杆,项目凭借“双地铁+名校+绿城品质”的组合拳,在单价5.5万元左右的价格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保利天奕、保利燕语堂悦分别以36套、34套紧随其后,这些项目共同构成了海珠“改善型市场”的基本盘。

值得关注的是,海珠区6月曾创下434套的网签高峰,10月数据虽有回落,但属于“政策刺激后的理性回归”,长期来看改善需求的支撑力仍在。

外围区域:增城以价换量,番禺、黄埔分化加剧

增城区以601套的网签量成为外围流量担当,环比9月增长27.3%,但这一数据背后是**“以价换量”的策略主导**。

华润置地公园上城以90套登顶增城销冠,金茂万科都会四季、大华城·东瀚分别贡献73套、46套,这些项目单价普遍在2万以内,通过价格洼地吸引广州东部刚需客群。

但区域内仍有部分项目网签量不足10套,反映出增城市场强者恒强、弱者出局的分化格局,缺乏配套与规划支撑的项目正在加速被市场淘汰。

番禺区网签504套,环比9月微降5.9%,但内部分化极为显著,中海亚运城以68套蝉联销冠,依托“成熟大盘+教育配套”的优势,常年占据番禺成交前列。

华润置地长隆万博悦府、万科檐屿城分别以53套、51套紧随其后,万博CBD与南站板块的规划红利是其流量保障,番禺市场在“高端改善”与“刚需走量”之间仍在寻找平衡。

黄埔区网签532套,环比9月增长30.1%,但同样难逃“分化”命运,万科黄埔新城以86套成为黄埔销冠,黄埔未来城、中建岭南序分别贡献80套、47套,这些项目都集中在老黄埔板块,受益于“产城融合”的人口导入;但区域内仍有部分项目网签量不足10套,反映出黄埔在“去库存”与“高端化”的转型中,尚未完全形成统一的市场逻辑。

远郊区域:花都、南沙各有侧重

花都区以484套的网签量创下年内新高,环比9月增长37.5%。

中建映花悦府以100套的网签量“一骑绝尘”,颐安·俪都府、中旅名门府分别贡献74套、59套,这些项目主打“空港经济+价格优势”,极具性价比吸引了大量广州北部刚需客群。

花都的爆发也印证了“远郊板块靠‘极致性价比’突围”的市场规律,在主城价格高企的背景下,这类区域成为刚需上车的重要通道。

南沙区网签453套,环比9月增长62.9%,但“规划预期”仍是核心驱动力。

其中招商林屿境以65套登顶南沙销冠,中铁阅江来、星河·东悦湾分别贡献51套、34套,这些项目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吸引投资与自住客群。

不过,南沙的网签数据波动性较大,6月曾达428套,10月的增长更多是“政策刺激后的短期释放”,长期仍需产业与人口的实质性落地。

市场总结:分化是常态,价值锚点成购房关键

从10月数据可以清晰看到,广州楼市的分化已从“区域分化”细化为“板块分化”甚至“楼盘分化”,对于购房者而言,选择逻辑也需随之调整:

主城改善客群:优先关注荔湾区白鹅潭、天河区等“规划+稀缺资源”双驱动的板块,这类区域的资产保值性在长期维度更具优势;

主城刚需客群:白云区白云湖、海珠区南洲等“性价比+配套成熟”的板块是优选,既能享受主城便利性,又能控制购房成本;

外围置业者:增城、花都的“价格洼地”适合纯刚需上车,番禺万博、黄埔科学城等“产城融合”板块适合有长期居住规划的客群,南沙则更适合对“大湾区规划”有坚定信心的投资者。

对于房企而言,10月的分化数据也传递出明确信号:在产品端需更精准匹配客群需求(如主城做“高端溢价”、外围做“极致性价比”),在策略端则需强化“单盘爆点”的打造能力,通过一个项目的成功带动整个区域的市场热度。

整体来看,广州楼市在2025年10月的表现,是“政策托底+市场自主调节”的结果,这种分化中的韧性,也预示着未来市场将在“结构性机会”中寻找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