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南海海域的军事动态突然引发关注——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放弃原定西太平洋巡航计划,在脱离相关监控后连夜向西疾驰。几乎同一时间,航空数据追踪网站显示,超过26架KC-135与KC-46空中加油机从美国本土编队起飞,穿越大西洋向中东方向集结。这两组看似不相关的军事调动,实则指向同一个核心:在以伊冲突骤然升级的背景下,美军正以罕见规模向中东增兵,目标直指伊朗。

据船舶追踪网站Marine Traffic数据,“尼米兹”号原计划于6月20日停靠越南岘港,相关招待会却在16日突然取消,航母随即改变航线,预计将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值得注意的是,该航母战斗群原本被视为应对西太平洋局势的主力,却在解放军海军双航母现身第一岛链外的背景下紧急转向,可见中东局势已让美国无暇他顾。军事专家分析,待“尼米兹”号抵达后,美军在伊朗附近海域将集齐“卡尔·文森”号、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共3艘航母,形成罕见的海上力量集群。
与此同时,跨大西洋的空中力量调动更显异常。《以色列时报》援引航空数据显示,自15日晚起,至少30架美军加油机以编队形式东进,其中26架的飞行轨迹明确指向中东。这类加油机主要为远程空袭提供后勤支持,而以色列F-35I战机若要打击伊朗本土目标,需飞行1500公里以上,中途必须依赖空中加油。此前以军对伊朗的袭击中,美军加油机便已暗中提供支援,此次大规模调动,无疑为以色列后续行动“铺路”。

这场军事部署的导火索,是近期骤然激化的以伊冲突。6月13日起,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史无前例的空袭,随后伊朗以100多架自杀式无人机报复,特拉维夫、海法等城市遭导弹袭击。双方打破“不攻击城市核心区”的默契——德黑兰居民楼倒塌致60人死亡,以色列炼油厂、发电站燃起大火,冲突已站在全面冲突的悬崖边。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全国声明,誓言“彻底摧毁犹太复国主义实体”,并威胁若美军直接介入,将打击中东63个美军基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强硬表态,称以军战机“很快将出现在德黑兰上空”,并强调行动已获美国支持。尽管白宫未正面回应,但特朗普15日在社交平台暗示“美国可能介入”,并警告伊朗“若攻击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火力”。
事实上,美军早已以非直接参战的方式介入冲突。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国防官员消息,由美军操作的“爱国者”“萨德”反导系统已参与以色列防空作战,地中海的“宙斯盾”舰也用“标准-3”导弹协助拦截伊朗导弹。此外,美国在以伊冲突爆发前,悄悄向以色列运送300枚“狱火”导弹,并从乌克兰撤回反无人机武器部署至中东。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指出,美军增兵的双重目的十分明确:既向以色列示好,巩固盟友关系,也向伊朗施压,警告其报复需“控制范围”。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军在迭戈加西亚基地的布局——今年3月底,特朗普下令4架B-2隐形轰炸机进驻该基地,加上原有的4架,目前8架B-2已部署在距伊朗3800公里处,而美国空军总共仅20架该型轰炸机。3艘航母与8架隐轰的组合,构成了对伊朗的“立体威慑”,也让外界猜测美军是否会从“幕后支援”转向“直接下场”。
伊朗手中的“最后底牌”,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性。作为全球20%海运石油和30%液化天然气的必经之路,该海峡若被封锁,将引发国际能源市场剧烈动荡。伊朗议会安全委员会成员科萨里已透露,伊方正“认真考虑”这一选项,而当前局势已令国际油价暴涨超10%。特朗普政府虽试图避免与伊朗直接冲突,但以色列的强硬态度与伊朗的报复决心,正将局势推向失控边缘。

从南海到中东,美军兵力的紧急转移,暴露了其在多线压力下的战略取舍。当“尼米兹”号的航迹转向波斯湾,当加油机群为以军战机“续航”,这场围绕伊朗的军事博弈,已不仅关乎地区安全,更牵动着全球能源与地缘政治的神经。而在“不直接参战”的表态背后,美军实质性的军事介入,正让以伊冲突的火药桶随时可能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