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不知道
一碗看似普通的牛滑里
可能藏着国家明令禁止的“毒药”
近日,福建福州仓山区某网红煎包店被处罚引发热议。
据中共福州市委政法委员会账号“法眼”披露,店主陈某为提升产品口感并降低经营成本,便通过网购平台购买非食用物质硼砂,然后使用硼砂水对原材料牛肉进行浸泡,再制成牛滑进行销售。

图源:视频截图
经法院审理
陈某因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终被判处7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六千元。
据悉,该门店销售有:煎包、牛滑、牛肚、牛百叶、捞化等。多位网友表示,该门店已开业三十多年,凭借“Q弹牛滑”“老福州风味”等标签在福州积累了不少人气,高峰期甚至需要排队等候就餐,数月前店铺已经关门。
这“Q弹牛滑”
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什么是硼砂?
硼砂,化学名四硼酸钠,原本是玻璃制造、陶瓷釉料中的常见工业原料。它能降低玻璃熔点、增强陶瓷光泽,甚至被用作防腐剂。
然而,一些商家发现,将硼砂掺入食品后,肉类制品会变得异常Q弹,米粉、腐竹等也能延长保质期。这种“神奇效果”让硼砂逐渐沦为食品造假者的“工具”。

图源:四方文舍
硼砂的致命性
硼砂的致命性就在于,吃进体内的硼砂在胃酸的作用下会转变成硼酸。长期过量食用添加了硼砂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硼酸在体内蓄积,影响消化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腹泻、呕吐、休克、昏迷等急性中毒症状。
硼砂中的硼作为人体的限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人体脏器的蓄积性中毒。成人的硼砂中毒剂量是1~3克,致死剂量是15克,而婴儿仅2~3克就会致死。
因此,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将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图源:视频截图
硼砂、硼酸
被列入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非法添加硼砂行为
构成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罪
情节严重的
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行政处罚方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事责任方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如何识别含硼砂的食品?
识别含硼砂的食品对于保护我们的饮食安全至关重要。这里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辨别:
加了硼砂的猪肉:
摸时手感十分滑腻,色泽上比正常新鲜猪肉颜色显得深一些。如果是刚涂抹,仔细看还可能看到白色粉末附着,闻起来有微弱的碱味。
加了硼砂的腐竹:
卖相好,不易发霉变质,且韧度高,久煮不烂。可以在浸泡时注意下,如果水浑浊、有沉淀,腐竹变大、粗糙,就有可能添加了硼砂。
加了硼砂的粽子:
比正常的粽子吃起来会更有嚼劲,米粒颗粒度比较大,不粘粽叶,剥的时候觉得很滑溜。
加了硼砂的凉皮:
口感筋道,表面色泽过于黄亮,而且运输过程不易碎。
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
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辨别起来并不容易,主要靠看和摸。用水把面皮弄湿后有滑腻感,说明添加了硼砂。
如果硼砂撒得多,手触时还会有硼砂微粒粘在手上,并能嗅到微弱的碱味。
使用 pH 试纸进行测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试纸沾在疑似含硼砂的食品上,若试纸颜色发生改变,尤其是变成蓝色,表明食品中可能添加了硼砂。

图源:科普中国
来源:重庆市场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