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任华赢
韩国人自己捅破的窗户纸,远比外界的猜测更扎心!
当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这份新鲜出炉的2025年度《半导体技术水准评估》报告被韩媒广泛引用时,传递出的核心信息堪称一枚“重磅炸弹”:韩国官方首次承认,在半导体技术综合实力上,中国已超越韩国,跃居全球第二。要知道,就在三年前的2022年,这份官方报告还笃定地将韩国排在存储芯片和先进封装领域的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尚在奋力追赶。仅仅三年光景,昔日的“半导体双雄”之一,竟在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领域,被官方报告宣告了“相对没落”的现实。
这份报告的数据对比极具冲击力,它清晰地勾勒出技术天平倾斜的轨迹。KISTEP的评估覆盖了半导体技术的方方面面,从设计、材料、设备到制造工艺。令人惊讶的是,在报告列出的大多数细分技术领域,中国的得分都已完成对韩国的反超。比如在高密度电阻存储技术(一种新型存储技术方向)上,中国得分率94.1%,韩国则为90.9%;在炙手可热的AI芯片技术领域,中国得分率88.3%,韩国为84.1%。这些并非个例,而是反映了一种系统性、全方位的提升。
报告最终的综合排名将美国列为无可争议的第一,中国紧随其后位居第二,韩国则滑落至第三。这不仅仅是排名的变化,更是技术实力版图重构的官方认证。当然,报告作者也试图为韩国挽回些许颜面,指出了几个“例外”。存储芯片,这个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传统基石,短期内仍是韩国的优势堡垒。三星和SK海力士在DRAM、NAND闪存的产能、技术成熟度以及最前沿的HBM(高带宽内存)技术上,确实还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在先进制程领域,三星在3纳米乃至2纳米节点的研发和量产推进上,目前也略胜一筹。
先进封装技术,尤其是三星布局的领域,也被报告认为实力“强劲”,与中国技术对比“胜负待分”。这些点,成了韩国业界在“综合落败”消息冲击下,抓住的几根“救命稻草”。然而,这几处“例外”在KISTEP报告揭示的整体趋势面前,显得苍白而脆弱。报告的核心判断毫不留情地指出:“韩国半导体正在没落”。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严峻现实的冷酷总结。这份“没落”感,核心在于韩国过去引以为傲、并赖以确立全球地位的一个个领先领域,正在被中国以惊人的速度逐一追上,甚至超越。
存储芯片虽然暂时领先,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中国玩家在NAND和DRAM技术上的突破速度和产能扩张有目共睹,价格竞争力更是让韩国巨头倍感压力。HBM虽火,但中国在相关材料、设计、封装配套上的追赶力度前所未有。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的“短期优势”,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半导体行业,其窗口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短。更令韩国业界感到脊背发凉的,是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差距缩小的速度“超预期”。三年时间,从多个领域落后到综合反超,这种追赶节奏打破了韩国人原有的心理防线和技术演进预期。
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决心、市场牵引力、人才聚集效应和政策支持所形成的合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转化为技术成果。这种加速度,让韩国过去赖以成功的模式——依赖巨头高强度投资驱动技术突破——显得力不从心。中长期来看,KISTEP的结论几乎不留余地:中国将全面超越韩国。留给韩国的时间,远比想象中更紧迫,其芯片产业面临的,是来自技术、市场、供应链全方位的巨大压力。承认差距是痛苦的,但比痛苦更可怕的是粉饰太平。
韩国官方智库这份报告的价值,正在于其撕破了“技术优越感”的遮羞布。韩媒在报道中弥漫的“哀叹”情绪,本身就反映了这种心态的崩塌。然而,仅仅哀叹无济于事。韩国的“短期优势”领域,如3nm/2nm制程和HBM,真的能成为长期的护城河吗?答案充满变数。先进制程的研发和量产成本正呈指数级增长,三星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苛的市场环境下持续维持高额投入并盈利?HBM的领先高度依赖特定应用场景(如AI加速器),一旦技术路线或市场重心发生偏移,其优势也可能迅速被稀释。
更重要的是,这些“点”上的领先,在系统性的综合实力差距面前,显得越来越孤立无援。对于韩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沉溺于“昔日荣光”或寄希望于几个技术点的“遮羞布”已非出路。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彻底反思和重构其竞争力模式。
一,必须打破巨头垄断的惯性思维,大力扶持和培育更具活力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尤其是在半导体设计工具(EDA)、核心IP、特色工艺、先进材料等关键环节,形成更丰富的创新生态。
二,亟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而非仅聚焦于短期商业化的成熟技术迭代。在AI芯片架构、新型存储技术(如存算一体)、量子计算芯片等可能定义未来的领域,韩国需要更具前瞻性的国家战略投入。
三,深化全球合作,避免技术孤立。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韩国应更积极地寻求与各方(包括中国在内)在非敏感领域的互利合作,而非被动陷入选边站的困境。
中国半导体的崛起,是美国之后全球产业格局又一次重大洗牌的开端。KISTEP的报告如同一声警钟,提醒所有人:在技术迭代的洪流中,没有永恒的领先者,只有永恒的追赶与超越。韩国产业能否承受住这份报告揭示的压力,化“哀叹”为“革新”的动力,将决定其未来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中的最终位置。而对于中国而言,登顶第二只是新征途的起点,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创新动能和产业链韧性,如何在全球协作与竞争中把握好平衡,将是比超越韩国更严峻的考验。技术话语权,终究要靠真本事,而不是排行榜的名次。芯片战争的下半场,比拼的是耐力与智慧,而非短暂的冲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