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

每年中秋一过,朋友圈里就冒出一句灵魂拷问: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别急,它们可没被偷偷扔进黄浦江,反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每年中秋一过,朋友圈里就冒出一句灵魂拷问: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别急,它们可没被偷偷扔进黄浦江,反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先说商超。节前货架摆得跟城墙似的,节后立刻“大跳水”,原价268的礼盒68就甩,员工价更狠,25块拿走还送帆布袋。别心疼老板,他们早把利润算在节前,节后清库存就是回血。散装的更直接,一刀切开,按斤称,10块钱能买四块蛋黄莲蓉,阿姨们排队哄抢,比抢鸡蛋还带劲。

再说厂家。大品牌不慌,他们有“返厂二次投胎”流水线:剥了皮,莲蓉、豆沙挖出来,打成馅料,明年摇身一变成“绿豆糕”“桃花酥”,名字一换,又是小鲜肉。小厂没这技术,就跟动物园、福利中心合作,五仁月饼整块投喂熊瞎子、长颈鹿,动物吃得嘎嘣脆,饲养员还省了一笔零食预算。

出口也是条路。广西、云南的厂家把卖不动的云腿、鲜花月饼打包发往越南、泰国,那边甜食党爱得不行,价格还比本土便宜三成,双11都能卖到脱销。至于过期的,也别皱眉,有资质的企业统一回收,送进发酵罐,一个月就能变成有机肥,来年种出来的柚子更甜,闭环了。

今年还多了一个新去处——“月饼银行”。盒马、山姆把剩余月饼冷冻切片,做成“中秋限定提拉米苏”“奶黄月饼巴斯克”,39块一小盒,年轻人抢破头,上线两小时就清空,比礼盒时代还香。

所以啊,月饼不是卖不完,而是节后换了赛道继续卷。只要价格到位、创意到位,它们就能从节日顶流变成日常小甜甜。明年中秋,你吃的“新品”里,说不定就有去年没吃完的那一口团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