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铜铸烟霞,重现千年雅趣,百济博山炉

穿越千年的香韵与匠心—百济博山炉博山炉,作为中国古代香文化的标志性器物,自汉代兴起便承载着古人 “以香为伴,以炉为景”

穿越千年的香韵与匠心—百济博山炉

博山炉,作为中国古代香文化的标志性器物,自汉代兴起便承载着古人 “以香为伴,以炉为景” 的雅致生活。其名源于 “状如博山” 的造型 —— 传说中博山是海上仙山,工匠以铜为材,将炉盖雕琢成层峦叠嶂的山形,山间隐现飞禽走兽、神仙草木,点燃香品后,青烟从山峦缝隙中袅袅升起,宛如仙山云雾缭绕,既满足焚香辟秽的实用需求,又营造出 “卧游仙山” 的浪漫意境,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皇室贵胄案头厅堂的 “雅器”。

这款仿百济博山炉铜,原品收藏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第 287 号)。炉身选用优质青铜为材,经 “失蜡法”“范铸法” 等传统工艺铸造,再以手工铜雕技艺精修细琢,从材质到工艺都力求还原古炉的厚重质感。

整器造型严格遵循经典博山炉形制,由炉座、炉身、炉盖三部分构成,比例协调,线条流畅。最精妙的当属炉盖部分,以层峦叠嶂的仙山造型为盖,其上神兽奔跃、灵鸟翔集,仿佛将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博山” 微缩于方寸之间。层峦叠嶂的山峰高低错落,山间雕刻着展翅的仙鹤、嬉戏的小鹿、隐坐的仙人,甚至还有蜿蜒的溪流、挺拔的松柏,细节丰富却不杂乱,每一处雕刻都线条遒劲,立体感十足,仿佛将一座微缩的 “仙山” 浓缩于炉盖之上。炉身下部的莲瓣纹饰细腻流畅,底座盘踞的神兽姿态矫健,与顶部振翅欲飞的神鸟遥相呼应,在铜的冷硬质感中,注入了灵动的气韵。

点燃香丸或线香时,青烟从炉盖的山峦缝隙中缓缓溢出,起初如轻纱薄雾,萦绕在山峰之间,而后逐渐散开,弥漫于空间之中,伴随着清雅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山秘境,瞬间抚平内心的浮躁。这种 “观烟赏香” 的体验,正是博山炉独有的魅力,也是古人 “慢生活” 智慧的体现。

整件器物凝古雅之气韵,置于文房案头,可佐墨香流转;陈于茶室雅席,能伴茗韵氤氲。它不只是精湛工艺下的仿古佳作,更是穿越千年的香文化使者。以青铜铸形,将岁月沧桑凝于斑驳肌理;借烟霭为魂,让袅袅香韵重现古人风雅。一炉承古今,一香续文脉,在烟火升腾间,将传统生活美学的深邃意境,悄然传递给当代寻美之人。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