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朱双喜案:如此显而易见的冤假错案背后,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近日,河南郑州市民朱双喜被开发商反告敲诈勒索获刑一案迎来了新的进展。他获得了38万国家赔偿,相关方面也向其赔礼道歉。朱双

近日,河南郑州市民朱双喜被开发商反告敲诈勒索获刑一案迎来了新的进展。他获得了38万国家赔偿,相关方面也向其赔礼道歉。

朱双喜,今年61岁,居住于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2000年,他拆除老宅上的旧居,精心建起一栋5层洋房。7年后,又在洋房东侧建成一栋6层框架结构的标准间楼房,两栋楼房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这些房屋,不仅是他生活的居所,更是他多年辛勤劳作的成果。

2012年11月,当地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然而,他家1500平方米的房子仅能获得200平方米的毛坯安置房和74万元补偿款。如此补偿方案,在朱双喜看来极不公平,他秉持着对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守,拒绝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2017年7月17日,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见证下,开发商河南圣鸿置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与朱双喜签订了《搬迁补偿安置补充协议》。同年7月24日,圣鸿公司出具“承诺书”,明确表示与朱双喜签订的3份补充协议均为公司自愿行为,承诺承担因协议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责任,不影响朱双喜应享有的权利。随后两天,公司依约分两次支付了1300余万元拆迁补偿款。

然而,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风暴正悄然袭来。2019年8月7日,时隔两年后,圣鸿公司突然向当地警方报案,称当初签订协议并非自愿,声称朱双喜以不搬家、不同意拆迁耽误开发进程相要挟。8月28日下午5时许,正在旅游的朱双喜被民警带走,次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12月17日,他被以犯敲诈勒索罪起诉至法院,法院以寻衅滋事罪量刑,历经三次审判,从最初的4年,到第二次的一年半,最终判定无罪。在此期间,朱双喜被羁押长达541天,最终获得38万元国家赔偿。

朱双喜明确表示对该国家赔偿决定不满意、不认可。目前,此案虽暂告一段落,但他坚决要求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期望相关部门尽快启动对违法办案人员的责任追究。

要知道朱双喜对自己的房子拥有自主决定权,拆迁本就是双向选择。开发商若想拆迁,就应给出合理价格;若认为价格过高,完全可以放弃拆迁。如果合理议价,却成为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罪,那么普通民众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难不成要任人鱼肉吗?

可偏偏当初的办案人员却固执的将朱双喜保障自己权益的行为,定性为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罪。这不禁让人想问, 开发商为何敢出尔反尔?司法程序为何如此儿戏?下一个“朱双喜”会是谁?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是关乎每个可能面临不公的普通人。如果合法维权都要付出牢狱之灾的代价,谁还敢对不公说“不” 。

如此显而易见的冤假错案,究竟是办案人员对法律理解不到位,还是存在徇私枉法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尽快启动责任追究,给朱双喜一个公正的交代,给社会一个合理的解释。唯有如此,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