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方反制加倍奉还,美国船舶停靠港口,一律按吨收费,美国对付中国那招,被用到自己身上

国庆假期刚过,中美博弈再添新局,中方一连串反制措施中,对美国船舶按吨收取特别港务费的举动格外引人关注——过去美国常用的单

国庆假期刚过,中美博弈再添新局,中方一连串反制措施中,对美国船舶按吨收取特别港务费的举动格外引人关注——过去美国常用的单边施压手段,如今正原样落到自己头上。事情的源头是美国先挑的事。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毫无依据地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发起301调查并出台最终措施,明摆着是为维护自身造船业利益搞针对性打压。美方或许以为中方会被动接招,却没料到中方这次不仅要反击,还拿出了更规范、更有力的应对方案。

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宣布,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份公告的细节设计十分精准,收费对象不仅包括美国企业、组织或个人直接拥有运营的船舶,连美国间接持股25%及以上、或悬挂美国旗、在美建造的船舶都涵盖在内。既没扩大范围,也没留漏洞,完全是依法依规的对等反制。

收费标准更是暗藏深意,不是固定金额,而是分阶段逐年提高:2025年10月14日起每净吨400元,2026年4月17日涨至640元,2027年4月17日提至880元,2028年4月17日进一步增至1120元。这种阶梯式涨价,相当于给美国经济持续施压,让他们慢慢品尝打压中国海运业的代价。同时规则还明确,同一航次多港挂靠只在首个港口缴费,同一船舶年收费不超5个航次,既显力度又留灵活空间,避免过度影响正常贸易,尽显中方做事的分寸。

路透社援引分析师估算,一艘载有超1万个集装箱的美国船舶,措施生效后可能要缴100万美元费用,未来几年还会逐年增加。这笔成本对美国航运企业来说不是小数,最终可能传导到零售端,由美国消费者买单。要知道美国零售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中国港口又是全球航运关键节点,美国船舶若想绕开,要么绕远路耗时,要么找替代港口,无论哪种选择成本只会更高,这点美国企业比谁都清楚。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原本也计划10月14日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想给中国海运业制造麻烦。可中方反制动作又快又准,时间点卡得严丝合缝,措施设计还更周全,直接把美国的“招式”奉还。中国交通运输部发言人直言,美国做法罔顾事实,满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既损害中国海运业利益,又扰乱全球供应链,中方反制是依法依规的正当回应,目的是构建公平的国际海运秩序。

回望三十年前的“银河号”事件,美国能凭无稽借口要求检查中国商船,中国船员在印度洋被困数周,最终屈辱接受检查,结果却证明美方情报全错。三十年过去,中国早已不是当年被动接受规则的国家。从“银河号”的被动,到如今主动对美船舶依法收费,背后是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方这次反制不只是“以眼还眼”,更是向世界传递信号:规则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破坏规则就得承担后果。

现在美国的反应有些慌乱,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放话要“停止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可这话更像气话。2025年4月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中美曾经历“事实性脱钩”,双方关税加到145%,结果美国零售业因缺中国商品差点崩溃,最后还是特朗普主动找中方磋商。如今再提“脱钩”,美国根本没底气——美国社会运转离不开中国工业品,找替代或自产只会让成本飙升,这是美国企业早有过的教训。

对美船舶收费只是中方系列反制的一环,此前还有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将14家外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等动作。每一招都打在美国关键处:稀土管制影响美国AI和国防工业,船舶收费则瞄准其贸易成本和通胀压力。这些措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既显中方维护利益的决心,也让美国明白,单边打压中国最终只会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