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这个姓氏是真牛!不但是八卦之一,还是夏朝和虞朝存在的重要证据

中华姓氏体系,重新定义中华姓氏万姓统谱之艮姓、根姓、根牟统谱01说到“夏”,先说“商”。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因为商朝的都城

中华姓氏体系,重新定义中华姓氏

万姓统谱之艮姓、根姓、根牟统谱

01

说到“夏”,先说“商”。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

因为商朝的都城是“商”、“大邑商”,所以被后世称为商朝。

从甲骨文来看,商朝时期并没有朝代的概念,你要穿越过去对哪个商朝人说“你们商朝怎样怎样”,他很可能会一脸懵。

“商”、“大邑商”又是怎么来的呢?

商族。

“商”是商族的图腾。

而商族又属于“高辛之族”。

夏朝也是同样道理。

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夏朝的话,那么一定也会存在一个夏族,这个夏族一定在夏朝之前就已出现,并且在夏朝灭亡后,还会依然存在,不会随着夏朝的灭亡而彻底消亡。

还有,如同“高辛之族”分支众多一样(莘、梓、商、章、薛、许、谢等等),夏族也一定是个大部落,存在多个分支。

我们本文所要论述的这个姓氏,就源自夏族,4000年前的夏族。

完全可以说,它的存在就是夏朝存在的重要证据之一。不仅如此,它的存在还是虞朝存在的证据之一。

更惊人的是,它竟然还是八卦之一!

这就是古老而神秘的艮姓!

02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作为八卦之一的“艮”姓,究竟从何而来呢?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艮姓源自艮族。

艮族是一个以“艮”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你看,

这就是艮族的图腾“艮”:

很明显,上面是“目”,下面是“人”,从甲骨文到金文,“人”变成了“匕”,“匕”其实也是人。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古族演绎法,上古时代,在图腾上加“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例如,羌族的“羌”,就是“羊+人”,“羌”就是羊人,羊图腾的人。

“艮”呢?

显然就是目人,目图腾的人!更准确地说是吊睛目图腾的人!

根据我的研究,夏朝的“夏”,夏族的“夏”,就是:

从目到首,

从首到頁,

从頁到夏,

一步步演化而来!

这种“吊睛目”的主要特征是:

1、通常呈倾斜状,周朝时直接变成竖状,

2、内眼角下勾,外眼角上扬,

3、也有两个眼角相同方向的,

4、有时还会眼球突出如鼓,突出如柱,

注意,只有符合这些特征、这种风格的眼睛才算。

“首”这个图腾呢?

就是吊睛目人头。

这就是考古发现的4200年前的“首”图腾实物——“吊睛目玉人头”:

“頁”这个图腾呢?

“首”下面加“人”。

长着吊睛目的人。

你注意到“艮”和“頁”的区别了吗?

一个是“目”下面加“人”,

一个是“首”下面加“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很简单,目族(夏族)分支众多,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就像一棵树长出不同的树枝一样。

但是,“艮”也好,“頁”也好,都和“目”有关是毫无疑问的。

而“夏”这个图腾,又是在“頁”上加一些小部件。

所以,艮族和艮姓的存在,可以说是夏朝存在的一个证据。

当然,严谨地说,不能算关键证据。

那么,为什么又说艮族和艮姓的存在是虞朝存在的证据呢?

夏朝的“夏王图腾”,是吊睛龙。

也就是“禹或禺”这种龙图腾+吊睛目图腾融合而成。

这是“禹”:

这是“目”:

这是考古发现的近4000年前的新砦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的吊睛龙实物:

虞朝的“虞王图腾”是吊睛虎。

“虞”就是虎头人,戴着虎头面具跳舞的人。

这是考古发现的4200年前的“肖家屋脊”遗址的吊睛虎实物:

再明显不过,虞朝也与吊睛目有关。

夏朝取代虞朝,

其实就是:

龙虎相争,

龙战胜虎,

而龙取代虎正好发生在4000年前后。

此后,

吊睛虎消失(只在一些偏远的遗址有发现,应该与虞朝遗民有关),

吊睛龙出现。

而吊睛目,不仅与夏朝和虞朝有关,还与黄帝的孙子或重孙颛顼大帝有关,因为颛顼大帝就是目族(夏族)的始祖。

你看,

“颛顼”这个名字带两个“页”。

““颛”是由“耑+頁”构成。

“耑”是什么意思呢?

《 说文•耑部 》:“ 耑, 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多 官 切。 ”

“耑”就是物之初生,物之根源!

“颛”就是页族(目族、首族、夏族)的开端、根源,也即页族(目族、首族、夏族)的始祖的意思。

“顼”是由“玉+頁”构成。

“玉”是玉器。

“页”是吊睛目人。

合起来就是:

吊睛目玉人。

而吊睛目玉人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4000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比4200年前的“肖家屋脊”遗址还要早。

由此可见,

艮族和艮姓的源头是多么古老,而“艮”能成为八卦之一也就不难理解了。

03

从族姓时代(秦朝以前)到众姓时代(秦朝以后),艮族之人纷纷以艮为姓。另外,还有一部分艮族在图腾上加了一个“木”,变成了“根”,“根”后来也变成了一个姓。

但艮姓和根姓都是极罕见姓氏,人口非常稀少。

《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秦朝以前,山东还有一个根牟国,出了一个叫根牟子的人。

汉朝有一个艮当,曾给《乐经》作注。

这就是艮姓、根姓、根牟的起源!

这就是“中华姓氏体系”万姓统谱之艮姓、根姓、根牟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