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青铜鼎·竹影桥·珍珠链·桃花翼:解码常益长高铁三城四站建设密码(宁乡西站、益阳南站、汉寿站、常德站)

在中国高铁网络的版图上,一条连接常德、益阳、宁乡、长沙的钢铁动脉——渝厦高铁常益长段,正以350公里的时速,串起湘西北的

在中国高铁网络的版图上,一条连接常德、益阳、宁乡、长沙的钢铁动脉——渝厦高铁常益长段,正以350公里的时速,串起湘西北的发展新图景。这条全长162.79公里的高铁线,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通过四座特色鲜明的高铁站,将地域文化与现代交通深度融合,书写着“轨道上的城市崛起”新故事。

一、宁乡西站:青铜纹里的“高铁首秀”

2022年9月,当首趟高铁驶入宁乡西站时,这座城市正式告别“无高铁”历史。作为宁乡首座高铁站,它的诞生背后是三年的“精雕细琢”。

2017年,常益长高铁项目获批后,宁乡市最终将站址落定在菁华铺乡——这里距主城区4.4公里,既避免了对城市核心区的切割,又为未来“高铁新城”预留了发展空间。更关键的是,建设方提前规划了十条下穿高铁的市政道路接驳口,将高铁线与城市路网“无缝衔接”,为后续交通一体化埋下伏笔。

站房设计是宁乡西站的亮点所在。设计师以“青铜文化”为魂,取四羊方尊尊口的梯形纹饰为形,将青铜鼎的庄重感转化为建筑立面的线条语言。9990平方米的站房内,倒梯形的主体结构与四羊方尊纹饰交相辉映,候车厅可同时容纳2800人,哺乳室、商务候车室等功能区设置,让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

二、益阳南站:竹编桥上的“灵动转身”

与宁乡西站同步开通的益阳南站,是益阳“高铁时代”的起点。这座距老益阳站仅3公里的新车站,用建筑语言讲述着城市的“转型故事”。

益阳自古有“竹乡”之称,传统竹编工艺的经纬交错,被设计师提炼为站房的结构灵感。35962.1平方米的站房立面,以“桥梁剪影”为形——桥,既是连接老城区与新核心区的物理通道,更象征益阳与新时代的精神联通。下收上开的流线造型,像极了一张蓄势待发的弓,寓意“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正推动益阳人民向上拓展”。

益阳南站的车站中部设出站地道与社会通廊,东端辟综合运输通道,实现了高铁与城市公交、出租车的“零换乘”;12248平方米的候车区宽敞明亮,竹编元素的装饰细节,让旅客在候车时也能感受本土文化温度。2022年9月6日首趟高铁开通。

三、汉寿站与常德站:珍珠链与桃花翼的“双生叙事”

常益长高铁向西延伸,首先抵达汉寿站。这座2022年12月开通的车站,以“一帘珍珠”的设计理念惊艳四方:贝壳曲线的立面镶嵌着串珠造型,既象征汉寿“中国珍珠之乡”的产业特色,又暗含“敞开大门迎宾客”的城市胸襟。9999平方米的站房虽不算大,3768平方米的候车区却因珍珠元素的点缀,显得精致而温馨——对于汉寿这样的县级城市而言,高铁站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

继续向西,便是常益长高铁的终点——常德站。作为石长线与渝厦高铁的“分场并站”枢纽,常德站的建设更显复杂:2022年12月开通的南站房,以“桃花盛开,武陵腾飞”为设计主题,主体钢结构勾勒出舒展的花瓣造型,既呼应常德“桃花源”的文化IP,又通过“腾飞两翼”的立面,隐喻高铁带来的发展势能。59977平方米的站房内,11600平方米的候车区设置独立哺乳室、军人候车室。

高铁线串起的“湘西北振兴图”

从宁乡的青铜鼎到常德的桃花翼,四座高铁站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地域文化的“微缩博物馆”;从2017年项目获批到2022年全线通车,常益长高铁的建设历程,见证着地方政府“提前介入、统筹规划”的发展智慧。如今,这条高铁线日均输送旅客超万人次,宁乡的特色农产品通过高铁直达长沙,益阳的竹编工艺品随列车走向全国,常德的文旅资源因高铁客流倍增……

当高铁的汽笛声再次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速度的交响,更是一座又一座城市,借由高铁“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在“轨道上的长三角”“轨道上的珠三角”之外,湘西北的“高铁经济圈”,正以文化为魂、以交通为翼,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振兴篇章。

喜欢我们的内容吗?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下期更精彩!

桥见贵州:从世界第一高桥到高铁天堑通途,解码三大超级工程的硬核密码

一文了解那些重大桥梁工程:花土坡特大桥与长寿长江大桥

一文了解那些重大桥梁工程:拉萨河大桥、武汉天兴洲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一文了解国家重点铁路工程:蒙华铁路、沈丹客专与乌精二线

“桥隧博物馆”南广铁路:解码钢铁巨龙跨越山河的桥梁密码​

END 欢迎关注

(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参考来源:网络 / 国家铁路集团

喜欢就点关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