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釜山这一握,信号不简单!

(一)釜山,这座韩国的海港城市,今天见证了一个重要时刻。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这里会晤。两位大国领导人坐

(一)

釜山,这座韩国的海港城市,今天见证了一个重要时刻。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这里会晤。两位大国领导人坐下来,谈中美关系,谈共同关心的问题。

说实话,这次会晤来得正是时候。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中美经贸团队刚刚在吉隆坡进行了一场"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磋商。

双方围绕一大堆棘手问题——什么造船业301措施啦、对等关税啦、芬太尼问题啦、农产品贸易啦——谈了两天,最后达成了"基本共识"。

这可不容易。要知道,过去一个多月,中美经贸关系那叫一个跌宕起伏。美国一会儿搞"实体清单"新规则,一会儿又来个造船业制裁,中国企业被折腾得够呛。

但你看,该谈还得谈,该见还得见。

(二)

"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

这话说得多明白!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分歧,有摩擦,这都很正常。

关键是,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元首要"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注意这个比喻——"大船"。

中美关系确实就像一艘大船,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国际局势中。船大了,遇到点风浪很正常,但千万不能翻船,更不能两艘船对撞。

那样的话,损失的可不只是中美两国,全世界都得跟着遭殃。

(三)

从吉隆坡到釜山,短短几天时间,中美互动的节奏明显加快了。

先是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磋商,达成基本共识;紧接着两国元首在釜山会晤,进行战略沟通。这个安排,透着一股"先谈具体问题,再定大方向"的务实劲儿。

特朗普这个人,商人出身,讲究实际利益。你跟他谈大道理可能不太管用,但如果先在经贸上谈出点成果来,再坐下来聊战略问题,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中方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何立峰副总理在吉隆坡就说得很清楚:"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话说给美国人听的,也是说给全世界听的。

(四)

值得注意的是,习主席在会晤中特别提到,他和特朗普总统当选以来已经3次通话,多次互致信函,保持密切联系。

这个细节很重要。

说明什么?说明中美两国元首之间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而且是经常性的。不管下面的人怎么折腾,两位领导人始终保持着联系,这就是"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关系这么紧张,为什么还要见面?

答案很简单:正是因为关系紧张,才更要见面!不见面,问题只会越积越多;见了面,至少可以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

再说了,中美关系再怎么有矛盾,也不能真的走向对抗。这不符合两国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利益。

(五)

当然了,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这次釜山会晤,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让中美关系一下子风平浪静。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还在,美国国内的对华强硬派还在,未来的路还很长。

但至少,这次会晤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美两国元首愿意坐下来谈,愿意为稳定双边关系而努力。

这就够了。

在当前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中美关系的稳定,本身就是最大的确定性。

釜山这一握,握住的不只是两国关系,握住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