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9 岁辛芷蕾拿下威尼斯影后,对85花的影响有多大

北京时间 9 月 7 日凌晨 3 点,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颁奖礼的聚光灯下,当评审团主席念出 “最佳女演员 —— 辛芷

北京时间 9 月 7 日凌晨 3 点,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颁奖礼的聚光灯下,当评审团主席念出 “最佳女演员 —— 辛芷蕾(《日掛中天》)” 时,国内文娱圈的熬夜党瞬间沸腾:热搜词条以每分钟 3 个的速度刷新,影视群里满是 “真的没想到!”“她终于熬出来了” 的感叹,就连央视电影频道都第一时间发了快讯 —— 这位 1986 年出生、曾在中戏上过进修班的女演员,成了继咏梅之后,近五年唯一手握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的华语演员。

颁奖礼现场的镜头里,辛芷蕾穿着简约的黑色礼服,走上领奖台时脚步有些急,接过奖杯的瞬间眼眶泛红,发言时声音微颤:“感谢蔡尚君导演,敢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女性角色交给我,也感谢剧组所有人,陪我在西北荒漠拍了三个多月的‘苦戏’。” 台下,巩俐、陈凯歌等华语电影人集体起身鼓掌,这个画面被网友截图转发,配文 “这是属于华语演员的体面”。

从咏梅看 “影后含金量”:不只是奖杯,更是 “资源钥匙”

想知道这座威尼斯影后奖杯有多重要?看看上一位得主咏梅的 “蜕变轨迹”,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在 2019 年凭《地久天长》拿下柏林影前前,咏梅的演艺生涯更像 “影视圈的配角拼图”:2009 年《一半天堂》、2011 年《陕北汉子》,是她近十年仅有的两部主演剧;其余时间里,她要么是《悬崖》里 “孙悦剑” 那样的 “功能性配角”,要么是《青春派》中 “镜头没几分钟” 的母亲,哪怕演技被业内认可,也很少出现在 “头部资源” 的候选名单里。

但柏林封后成了 “转折点”:她先是接到《风起洛阳》里 “圣人” 这样的核心配角,戏份不多却气场压阵;接着是《古董局中局》的 “沈爷”、《孤注一掷》的赵东冉警官,每一个角色都是大制作里的 “关键人物”;去年主演的《出走的决心》更成了 “口碑黑马”,豆瓣 8.8 分、票房破 1 亿,直接填补了近年国产女性题材电影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咏梅封后时已 49 岁,影视圈对青衣的角色空间本就有限,可影后身份让她打破了 “年龄限制”,拿到了更有深度的剧本。

而辛芷蕾的 “起点” 显然更高:今年 39 岁的她,早已不是 “无名之辈”—— 去年《繁花》里,她演的 “李李” 一袭红裙惊艳全网,成了无数观众的 “年度意难平角色”;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里,她不矫情、会开车、能扛行李的 “真实感”,又圈了一波 “路人粉”。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 5 部大导电影项目向她递了邀约,其中不乏女性题材的主角,“影后 + 观众缘” 的双重加持,让她的选择空间比咏梅当年更广阔。

85 花与辛芷蕾:赛道相交,但各有 “护城河”

提到辛芷蕾,就绕不开 “85 花” 这个常被讨论的群体 —— 毕竟她曾和赵丽颖合作过电影《乔妍的心事》,这意味着两人在 “女性主角” 的赛道上有了直接交集,也让不少人好奇:她的封后,会冲击 85 花的格局吗?

先看两者的 “成名路径”:85 花们的崛起,踩在了电视时代末期和流量经济初期的 “黄金节点”—— 杨幂凭《宫》的 “晴川” 成为 “顶流”,刘诗诗靠《步步惊心》的 “若曦” 圈粉无数,赵丽颖用《花千骨》的 “小骨” 站稳脚跟,倪妮则从电影《金陵十三钗》起步、后来靠电视剧打开国民度。她们的 “护城河” 很清晰:常年的国民度积累,一部爆款剧就能覆盖全年龄段观众;话题度和粉丝基础也足够扎实,哪怕是综艺路透都能上热搜。

而辛芷蕾走的是 “另一条路”:早期靠《如懿传》里 “金玉妍” 的 “狠辣” 让观众记住,后来靠《怒晴湘西》的 “红姑娘” 证明自己能驾驭不同题材,直到《繁花》才真正 “破圈”—— 她的受众更偏向 “品质剧 / 电影爱好者”,国民度虽不如 85 花,但 “演技认可” 的标签更鲜明。

所以这次封后的影响,得 “分领域看”:在电影圈,85 花们近年一直在尝试 “转型”,杨幂拍《刺杀小说家》、倪妮演《消失的她》,但大多还缺一个 “重量级奖项” 背书,辛芷蕾的出现,无疑会让电影资源的竞争更激烈;但在电视剧领域,85 花的 “国民度优势” 短期内很难被撼动 —— 毕竟观众看电视剧,更习惯 “熟悉的面孔”,赵丽颖的《知否》、杨幂的《爱的二八定律》,依旧是平台的 “招商王牌”。

不是 “鲶鱼效应”,是华语女演员的 “新坐标”

很多人说辛芷蕾的获奖是 “鲶鱼入池”,搅动了 85 花的生态,但换个角度看,这更像华语女演员赛道上多了一个 “新坐标”—— 以前讨论 “女演员天花板”,要么是巩俐、张曼玉这样的 “前辈标杆”,要么是流量加持的 “顶流小花”;而辛芷蕾的出现,证明了 “没有童星光环、不依赖流量,靠演技和选角眼光,也能站上国际舞台”。

对行业来说,这是个 “信号”:资方可能会更愿意给 “有演技但缺机会” 的演员投橄榄枝,而不是只盯着 “流量数据”;对观众来说,这更是 “福利”—— 以后能看到的好角色会更多,比如《日掛中天》里那种 “不迎合、不悬浮” 的女性形象,或许会成为新的创作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辛芷蕾获奖后,中戏进修班的官微发了一条特别的祝贺:“2016 年你带着剧本问老师‘这个角色能演吗’,2025 年你带着威尼斯奖杯回来,原来每一次‘不确定’,都是在为后来的‘确定’铺路。” 配图是她当年在校时的旧照,照片里的她抱着剧本,眼神和现在一样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