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说得、做得”与“说不得、做不得”(杨德振)

文丨杨德振一个人但凡立于世上说话做事,尽管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繁多芜杂,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但归纳起来,其外在情形

文丨杨德振

一个人但凡立于世上说话做事,尽管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繁多芜杂,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但归纳起来,其外在情形和境况总体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有些话说得、事也做得;有些话说不得、事更做不得;当然,也还有两种特殊“情形”:有些话说得,而事做不得;有些事做得、话却说不得;个中情形,往往因人而异、因性而变、因事而转,因场合而异动或不动于形色。

比如:在工作场合,有些事可以认真去做,但不宜对外张扬;有些事可以说得,却不能去做;有些事可以认真去做,也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有些事说不得,更做不得;几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当或转换不好,那就会把事情弄砸,把人际关系搞得紧张兮兮,或生出许多是非和恩怨来,影响团结和和谐,更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升迁。

还比如:在生活场合,这几种情形如果处理不好,做不到有所控有所放、收放自如,那自然也会让亲情寡淡,家庭失和;多少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姐妹失和,都与说话做事不合时宜、信口开河、言而无行、言行不一有关。

这两种为人处世情形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大智慧和社会公序良俗,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规则,更是个人素养和修为的主要方面,也还是个人人格魅力的对外呈现。

“说得、做得”指的是某些事可以说,也可以去做。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光明磊落、耿直快捷的为人处事行为方式。它要求我们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种处世之道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正是对这种行为准则的最好诠释。在商业往来中,诚信经营的企业往往能赢得长久合作;譬如:商品的价格,公开透明,说得,也可以做得,不打埋伏、不云里雾里、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偷渡陈仓,合理赚取阳光下的利润......这就是“说得也做得”的情形,其结果体现“诚信”二字,这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一件事,也是值得人人提倡和效仿的一种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说到又能做到,更容易获得他人信任。这种坦荡的处世之道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自律能力。“说得”指明面上可以说的事,“做得”指明面上可以做的事,不躲躲闪闪、不遮遮掩掩、不藏个人心事,这样,与人打交道,自己不累,别人也舒坦,人群和谐关系就会形成并能长久。

与之相对的“说不得、做不得”,指的是有些话说不得,事情更做不得,表达出的意思则是一种更为含蓄的处世智慧。它并非虚伪,而是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一种审慎应对或延迟表达。有些事情,即使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也不宜公开宣扬;有些话,即使心里明白,也不适合直白表达。这种处世之道体现了对他人感受的尊重和对社会规则的认知。比如在涉及他人隐私时,即便知情也要保持缄默,免得摇唇鼓舌,以讹传讹,弄出是是非非;还比如:在敏感问题上,即便有主张也要注意表达方式,不可不讲究语境、环境氛围、受众群体,“和盘托出”的结果,往往成了出口伤人或传播是非的途径,形成覆水难收的窘境,造成尴尬和被动,最后,最难堪的还是自己。

尤其是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单位的核心秘密时,一个人更要守口如瓶,守住底线,既“说不得”,更要“做不得”,否则,泄露机密,害莫大焉,等待自己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是利令智昏的愚蠢表现。

“说得做得”与“说不得做不得”,这两种处世之道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互为成全之策。一个成熟的人应当懂得在什么场合该直言不讳,在什么情况下该谨言慎行、三缄其口。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分寸:该坚持原则、弘扬正能量或表现出正义凛然时就要敢于“说得并做得”,该顾及情面和人格尊严时要懂得“说不得并做不得”,不信口开河、不胡说八道,更不要口吐莲花、信马由缰地侃侃而谈;这种平衡能力往往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学养才能获得,也需要不停地修炼与加持才能实现。

在实际生活中,过度偏向或依赖任何一方的情形都会带来问题和人生失误。比如:一味“说得做得”,可能显得轻率、鲁莽,而过分“说不得做不得”又容易流于虚伪,显得玲珑世故、投机取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这两种处世之道。对于涉及公共利益或正义之举要敢于直言,只要是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的,说得也做得;对于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要懂得尊重和保守秘密,坚决不说更不做出任何出卖良知和违规之事;还比如:对重大原则问题既要坚持立场,刚正不阿,不蝇蝇苟苟,又要保持定力,不张扬,更不妄议;对生活琐事要适当包容,不传播是是非非、不道听途说,免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每个人要知道,这两种处世之道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幸福目标。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素养和德性,需要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掌握自如,显现的是处世智慧和做事做人秘笈。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存乎一心,灵活转圜,应用自如,既不会因过分直率而伤害他人,也不会因过度圆滑而失去自我。

在这个观念多变、人心繁复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这种平衡的韬略、收放自如的行动。既要保持内心的真诚,又要掌握表达的技巧;既要坚持做人的原则,又要懂得处世的变通。只有这样,一切言行合乎礼仪和公序良俗,说话处事得体,才能在保持本真和初心的同时,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在生活中如鱼得水,悠闲乐哉!

☆ 本文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