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多家修理厂上门维权保险公司,车险理赔纠纷升级,车主权益如何保障

“车修好了,钱却迟迟到不了账,这年头,难道较真儿成了修车人的原罪?”6月12日,杨晓游带着4家维修企业的兄弟伙,杀到了某

“车修好了,钱却迟迟到不了账,这年头,难道较真儿成了修车人的原罪?”

6月12日,杨晓游带着4家维修企业的兄弟伙,杀到了某保险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他们是来“讨个说法”的。

起因嘛,得从3月中旬说起,一位倒霉车主出了事故,想找自己信得过的修理厂修车,没想到,这成了漫长扯皮的开始。

车主没选保险公司“钦定”的维修单位,也不想用他们“友情推荐”的直供配件。

结果,车修好了,1.2万的维修费,保险公司那边愣是只肯赔4000块,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杨晓游坐不住了,他可不光代表车主,更是代表贵州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要为整个行业争取一个公道。

说白了,这事儿背后,是事故车维修行业的老问题了。

保险公司和维修厂,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利益分配不均,冲突那是常有的事儿。

这几年,修理厂、行业协会、4S店和保险公司,为了钱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

先说说这起“理赔难”事件。

车主想自己选修理厂,保险公司勘察人员直接撂话:“不信任我们合作的,到时候怕赔不了。”还得接受保险公司的直供配件,不然免谈。

你品,你细品,这霸王条款,谁受得了?

车主没理会,自个儿把车送到了遵义市湄潭县的一家修理厂。

修车之前,最重要的是定损。

但车主怕等保险公司慢吞吞的流程,耽误事儿,就让修理厂先修了。

配件清单显示,车主坚持用原厂件,花了6595元;钣金和喷漆,工时费6370元,加起来将近1.3万。

可保险公司呢?

第一次报价4000元,说是“系统定的价格”。

后来投诉了,才勉强涨到6900元。

这搁谁,谁能满意?

杨晓游这次上门维权,可不光是为了这一个案子,他是要反映整个行业的问题。

保险公司为了让车主去指定维修单位,那是啥招都使。

不直赔到修理厂,非得让车主全权委托,或者签啥直赔协议。

更过分的是,保险公司还不支持修理厂用原厂件,非得走他们的直供渠道。

可这些直供配件,说不定还是从修理厂的汽配供应商那儿进的货,质量咋保证?

万一出了问题,车主找谁?

当然是修理厂!

“你直供的配件给到我,我给车主装上去,如果后面出现问题,车主肯定是找修理厂,不会找到保险公司,我们怎么可能接受。”杨晓游心里门儿清。

这样的事儿,早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22年3月,杭州260多家修理厂就因为保险公司直供配件质量问题,集体抗议。

一个3000块的下摆臂,竟然是拆车件,表面都没处理干净。

不光是配件,工时费也低得离谱,还没个统一标准。

修理厂修一单事故车,搞不好还得赔钱。

再往前说,2023年10月,长沙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都联合发文了,直指事故车业务中的“推修、报价和配件采购”问题,甚至说是“违法行为”。

2024年初,36家各省市、地方维修行业协会联名,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告状”,指出保险公司在理赔环节的种种猫腻,比如赔付等级、强制定损、配件直供等等。

这些年,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也多次曝光事故车维修乱象。

看来,这事儿真是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

但为啥问题总是解决不了?

一位事故车维修领域专家一语道破天机:“事故车维修乱象之根源是配件市场混乱,保险公司‘保费换资源’是幕后推手。”

“保费换资源”,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让修理厂买保险,换取维修资源。

为了覆盖买保险的成本,修理厂只能降低维修质量。

杨晓游就问了:“如果修理厂购买保费,换取维修资源,为了覆盖购买保费的成本,最终的维修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吗?”

你说,这到底是谁在为难谁?

维权当天,杨晓游他们在现场开了直播,保险公司那边谨慎得很,基本上没表态。

至于那起理赔拖欠事件,保险公司的回应是:“先研究这个案子,再给出回复。” 截止发文前,保险公司还没给出个准信儿。

事情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保险公司和修理厂之间的博弈,这更是关乎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事。

这潭水到底有多深,谁也说不准。

嘿,你说,这事儿,到底该咋整?

评论列表

天空行者
天空行者 5
2025-06-21 11:25
不定损就直接修,修好了再找保险公司,这不妥妥骗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