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宣布,将加速推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北斗+”五大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培育,以场景创新牵引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在5G+应用场景方面,工信部将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5G工厂建设,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开发推广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重点场景,推动5G在工业全流程中的深度渗透。根据《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到2027年底,我国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通过13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持续增强5G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聚焦制造业全环节智能化升级。工信部正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运维服务等各环节延伸。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并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
机器人+应用场景则通过“机器人+”应用行动拓展应用深度和广度。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将优先在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细分场景实现工厂落地,同时在采矿、民爆、应急等复杂恶劣环境中推广机器人产品,提升危险作业环境下的智能作业水平。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工信部计划出台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方案,实施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工程,面向钢铁、电力、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加快在设计、排产、调度、仓储等场景的普及推广。
北斗+应用场景将深化时空信息产业融合创新。通过出台推动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深化北斗规模应用城市试点,加快北斗与移动通信、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等技术融合,促进北斗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准农业等新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
姚珺强调,场景对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工信部将遴选一批标志性、创新性、适用性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挖掘开发潜力大、效益强、价值高的新场景,培育场景创新促进机构,举办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行业,遴选示范效应强、推广价值高的标杆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力争到2026年建成超1000个国家级创新应用标杆。
此次政策部署充分发挥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