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般都会有几辆公务车,用于日常的采购、送货或者办事。但驾驶员不固定、经常变动。一旦发生违章或者事故时,追责时总听到这对话:“上周那台车的违章通知下来了,谁开的?” “好像是老李?不对,他那天请假了。”
半个小时过去,责任人依旧没有确认。这种情况导致了很多管理漏洞:
· 违章罚单下来了,没人主动认领;
· 车辆刮花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碰的;
·加油单杂乱无章,财务难以对账。
这些看似是小问题,积累起来却是真金白银的损耗。以一家拥有20辆公务车的企业为例,仅这些模糊不清的支出,一年就要花费好几万元。
更重要的是,当责任没法明确,管理规定就成了空谈。员工觉得反正没人查,领导感到天天追责太累。长此以往,企业的车辆管理制度也就成了摆设。
核心问题:记录不够及时和真实
很多企业以为问题出在工具上:用了登记表、换了Excel,甚至开始考虑购买系统。然而,问题的根源往往并非工具本身,而是记录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
只要用车信息还依赖人工补填、事后回忆,就难免出现代签、漏记,导致责任模糊的问题。真正有效的改进,不在于更换一个更复杂的系统,而在于让每一次车辆使用都能被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
如果能做到“谁取车、谁登记、现场留痕”,那责任链自然会形成闭环。
然而,传统的纸质记录很难满足真实性的要求,电子表单又无法实现按照每辆车进行记录。于是,不少企业开始尝试使用二维码的方式,为每辆车生成一个二维码,作为“电子身份证”,扫码完成取还车登记和记录。
二维码方式相比大型系统更简单,搭建和使用门槛更低。但它能及时记录、汇总用车行为,从而让责任闭环。

一车一码,责任清晰
通过草料二维码平台为每辆车生成一个二维码,贴在车内显眼处。扫码就能查看到车辆的车牌号、车辆状态、历史的使用记录,以及车辆使用须知。
驾驶员微信扫码填写记录:
·用车时:扫一扫,填上用车事由、用车人,以及使用前里程数和车辆状况;
·还车时:再扫,补上里程数和车况。
所有填写记录都将自动保存到管理后台,可以随时查看和导出。
发生违章、事故、油费报销,只要录入车牌号,就能在后台自动筛选出这辆车的使用记录,定位出对应的责任人是谁。不用扯皮、争吵,一切凭数据说话。
这些数据都能导出成表,谁用车、多久、油耗多少,一目了然。

还有AI自动识别车辆里程表的功能,只需要拍摄车辆里程表,AI自动识别里程数,减少人工误差和虚假填报的问题。
结合现场扫码才能填写、照片水印、手写签名等功能,能有效防止代填、补填、乱填等问题,让记录更真实。

更方便的是,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端查看所有的车辆状态,哪些车辆当前处于闲置状态,便于更合理地调配车辆。

让责任回归本位
企业车辆管理的难度主要在人:车辆每天都在流转,但一旦记录不实、交接不清,责任就容易模糊。与其事后追人,不如在事前把信息留痕做好。让每一次用车、每一次交接都有确切的时间、人员和数据依据。
草料二维码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它并不是要帮你管人,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让记录变得更简单、更可信。当取车、还车都能即时留痕,管理的焦点就从“追责”转向“有据”,责任自然也就落地了。
一位物业经理曾这样形容使用草料二维码后的感受:
“以前出了事故,大家都说‘不是我开的’;
现在系统上清清楚楚——谁扫码取的车,谁拍的照片,责任一目了然。现在大家用车、开车都更规范了。光这一点,一年就帮我们省了三四万。”
数字化的价值,不在于“上线一个系统”,而在于让每一次出车都有凭有据,让每一份责任清晰可查,让整个管理流程更高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