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看完你就明白一切了

崇祯三年(1630 年)八月,秋风卷着沙尘掠过北京西市,刑场四周挤满了攥着石块、眼神喷火的百姓。囚车上的人衣衫染血,花白

崇祯三年(1630 年)八月,秋风卷着沙尘掠过北京西市,刑场四周挤满了攥着石块、眼神喷火的百姓。

囚车上的人衣衫染血,花白胡须上还挂着凝结的血痂,可即便脖颈已套上浸油的麻绳,那双眼睛仍亮得吓人 —— 他是袁崇焕。

几个月前他还是率领关宁铁骑千里驰援京城的蓟辽督师,此刻却成了百姓口中 “通敌叛国” 的反贼。

“杀了这个汉奸!”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石块、烂菜瞬间淹没了囚车。袁崇焕张了张嘴,似想辩解,最终却只化作一声长叹,鲜血从嘴角溢出时,他望着紫禁城的方向,留下了满场沉默的悲壮。

三百多年来,这一幕始终萦绕在历史长河里:有人说他是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却遭昏君冤杀;也有人骂他是虚耗军饷的误国罪臣,死有余辜。

崇祯初年的乱世里,袁崇焕的 “功” 与 “罪”,到底该怎么算?他到底该不该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钻进明末的烽火里,看崇祯的心思、看大明的困局。

明实亡于万历,明朝其实在万历年间,就开始糜烂了。崇祯皇帝即位时,从哥哥天启手中接过的,已经是处于内忧外患了局面。

宫里还没来得及清理魏忠贤的余党,宫外的麻烦就堆成了山:西北的百姓因为 “辽饷” 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军已开始燎原;朝堂上东林党与阉党互相清算,官员们忙着站队,没人真心管国事;

更要命的是东北,皇太极已经稳固了后金政权,八旗铁骑时不时就越过长城,把明朝的边防线搅得鸡犬不宁。

更要命的是辽东的军事体系,将领畏战,士兵欠饷三个月是常事,锦州、宁远的堡垒像散落的棋子,根本连不成线。

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烂摊子上任的。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原本是个文官,可看到辽东战事吃紧,主动请缨去前线。天启六年(1626 年)的宁远之战,是他一战成名的开始。

努尔哈赤围攻宁远,袁崇焕亲自登上城楼,用红衣大炮对着金军阵地猛轰。这一战,后金军队死伤惨重,努尔哈赤本人也被炮弹击伤,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明军终于打破了 “金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天启七年(1627 年)的宁锦大捷更让他名声大噪。他趁着宁远之战的余威,构建起 “关宁锦防线”, 成了明末对抗后金最有效的军事体系,皇太极后来多次进攻,都被挡在了这条防线之外。

崇祯元年七月,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问他多久能平定辽东。袁崇焕望着年轻皇帝急切的眼神,脱口而出:“五年,臣请五年复辽!”

这句话让崇祯大喜过望,当场把尚方宝剑塞到他手里,封他为蓟辽督师,不仅让他掌管辽东的军政大权,连天津、登州、莱州的军务也归他管,成了大明东北战场的“总司令”。

后来有人说袁崇焕这是 “吹牛”,可仔细想想,当时他或许真有几分底气:后金内部并不稳定,蒙古部落还在游离,粮食也经常短缺;而关宁锦防线刚见成效,只要朝廷能给足军饷、不瞎指挥,五年之内稳住局面并非不可能。

当然,也有人说他是无奈,崇祯刚继位,急着想要政绩,要是说 “十年八年”,皇帝未必有耐心,“五年复辽” 更像是安抚君心的权宜之计。

可无论如何,这个承诺,成了袁崇焕命运的第一个伏笔。

若只论功绩,袁崇焕该是崇祯最倚重的柱石。可他的悲剧,恰恰在于太想“做事”,却忘了“怎么做”才符合帝王的规则。

他的一系列操作,虽然都有其战略考量,却在政治上一步步将自己推向了断头台。

1629年六月,袁崇焕突然发难,以“十二大罪”之名,用崇祯赐予的尚方宝剑,将同样拥有尚方宝剑的左都督毛文龙当场诛杀。

在袁崇焕看来,毛文龙镇守的东江镇(皮岛),虽号称能从侧翼牵制后金,但实则虚报兵员、糜饷无数、不听调遣,甚至可能私下与后金接触,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杀毛,是为了统一辽东事权,整顿后方,消除隐患。这有其军事上的合理性。

只是毛文龙是官居一品的左都督,与袁崇焕品级相当,其任命权在皇帝。袁崇焕“先斩后奏”,是极其严重的程序错误,是对皇帝最高人事权的赤裸裸的侵犯。

此举在崇祯心中埋下了第一根刺,皇帝的反应是“意殊骇”——不仅仅是惊讶,更是震惊和恐惧。

毛文龙死后,皮岛群龙无首,内部陷入混乱和倾轧。其养子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深感兔死狐悲,最终发动吴桥兵变,并携带大量红夷大炮和战舰渡海投奔后金。

此举极大增强了清军的攻坚能力和水师力量,明朝辽东战略的侧翼牵制力量彻底瓦解。袁崇焕此举,可说是为明朝的未来,亲手打造了一支最可怕的敌人。

皇太极围锦州时,袁崇焕派使者去沈阳“议和”。

他的算盘很清楚:后金连年征战,粮食、兵力都吃紧,拖住他们就能腾出手修复防线。

可“议和”二字,在明末是“政治不正确”的。崇祯嘴上说“可议”,心里早把袁崇焕骂了一万遍——祖宗法度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是底线,和后金谈条件,和“通敌”有什么区别?

更麻烦的是“市米”。为了羁縻蒙古喀喇沁部,袁崇焕允许商人向他们卖粮食。可蒙古部落与后金眉来眼去,这些粮食很可能流入后金大营。朝

臣们抓住这点,骂他“资敌”。袁崇焕辩解“以粮驭虏,为制虏计”,但在崇祯看来,这是“拿国家资源赌不确定的忠诚”。

最主要的的一点是,袁崇焕杀毛之后几个月后,皇太极便已经动员了八旗所有男丁入关,直接奔着明朝首都来了,这就是己巳之变。

袁崇焕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辽东正面,对蓟镇方向的防御确实存在疏忽。尽管他之前曾上奏提醒要加强蓟门防务,但未被充分重视,他本人也未采取足够补救措施。敌军竟能长驱直入,他作为蓟辽督师,首当其冲要负领导责任。

这在京城君臣眼里,正是袁崇焕杀毛之后,清军才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入关?何况他还“市米”,在京城被围的恐慌中,这一行为被无限放大,这成了他“资敌”的“铁证”。

袁崇焕其实闻讯后,反应极快,亲率关宁铁骑日夜兼程,比后金军抢先一步抵达北京城下。这本是护驾勤王的大功。只是他的行军路线与后金军几乎平行,且未能在蓟州一线进行有效阻击。在京城官民看来,这就像是他在“引导”或者“纵容”后金军来到北京城下。

当袁崇焕的部队在广渠门外与后金血战时,他做了一個最不明智的决定:请求让麾下疲惫不堪的士兵进入京城休整。在崇祯和所有北京守城者看来,这无异于图谋不轨。

“纵敌深入”的嫌疑尚未洗清,现在又要“武装进城”?这彻底触动了崇祯作为皇帝最敏感的安全神经。至此,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彻底崩塌。

后来皇太极故意在城下散布“袁崇焕引我至此”的谣言,崇祯心里的怀疑,彻底变成了惊涛骇浪。

袁崇焕该不该杀?站在崇祯的角度,答案是“必须杀”。

崇祯对袁崇焕很期待,可袁崇焕杀毛文龙、议和、被后金突破防线,每一件事都在打他的脸。尤其是己巳之变,敌军都兵临城下了。

崇祯等了一年,等来的是更危急的局面。

何况你袁崇焕可以整顿军队,但不能绕过我处置封疆大吏。让军队入城,你眼里还有没有皇帝的权威?京城是皇权的象征,你敢带军队进来,是不是想效仿赵匡胤?

京城被围期间,百姓饿肚子,守军缺粮,袁崇焕却带着“勤王军”按兵不动。民间早有怨言,朝臣里等政敌趁机煽风点火,崇祯本就多疑,此刻听着满朝骂声,看着城外飘着的“袁”字大旗,他再也信不过这位蓟辽督师了。

皇太极还用了反间计,本身并不高明。但它出现的时机太好了!它恰好在崇祯心中猜忌的种子上,浇了最后一把油,于是袁崇焕就这么判了死刑。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啥辽东局势越来越烂,清军为啥能打到京城……

从帝制法则看,擅杀大将、欺君邀功、纵敌胁和——每一条都触犯皇权底线,或许他没有反心,可在明朝律法框架下,在当时的局势下,定罪该杀并非全然无理。

从国家命运看,袁崇焕对付清军经验丰富,成果最丰硕,杀袁等于自毁长城,应该留着。

袁崇焕死后,关宁将士心灰意冷,他的继任者再无能力构建有效防线,加速了王朝崩溃。

崇祯杀他,是皇帝的“理性选择”;而大明的灭亡,是系统的“必然崩溃”。

评论列表

每一天
每一天 11
2025-10-17 20:20
袁崇焕真是个坑货,你杀了毛文龙但是却又降服不了其部队,让毛文龙部下全部投了后金,光知道惩治贪污,却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你杀毛文龙的作用在哪?,

游水的叶子 回复 10-18 21:10
实际上辽东在万历时期就已经军政废弛,行政混乱了,袁崇焕是在弥补辽东军政缺陷的同时还要带兵打仗,所谓的五年复辽必须靠内地经济,但这些都不能满足。

人生若只如初见 回复 10-22 13:39
确实,虽然毛文龙有些军阀情况,可是至少毛文龙是大明官员,后金每次入关不敢全员出动!文官掌兵害死人啊?

用户10xxx06
用户10xxx06 8
2025-10-24 12:36
恨不得生在那个时代吃那畜牲的血肉
十三不靠
十三不靠 8
2025-10-25 20:42
“欲灭其国,必先去其文、乱其史…”
weik
weik 7
2025-10-26 10:03
杀了袁崇焕,崇祯就是葬送明朝江山。袁崇焕是明朝崇祯时期唯一能打赢满清军队的将军,就像李牧对付匈奴,开始以和为主,忍了十年才一击致胜。
神经蛙
神经蛙 4
2025-10-24 16:16
闲的蛋疼,死了,你能还能评价个屁,你又不是古人
笨笨
笨笨 4
2025-10-25 11:17
毛文龙正常时期死不足惜,但在关键时刻自毁长城,圆嘟嘟没有大局观,也是该死。
坚决打击脑残粉
坚决打击脑残粉 3
2025-10-26 09:56
给尚方宝剑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给了他便宜之权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崇祯的性格有问题。赋予袁尚方宝剑,就应该支持他。要是他反,也没有宁锦防线了,早就反了,还用得着等到皇太极进攻北京这个时候?况且他回防时还愿意一个人进京城面圣,证明他心中无愧。

卖核弹的小女孩 回复 坚决打击脑残粉 10-30 22:14
这个我知道,我只说的事,虽然后金有可能从别的地方进攻北京,但是,身为辽东总督,手握大军,不能只会龟缩不动,情报要到位,就算后金要攻打北京,朝廷不听,但是你做牵制,让后金有后顾之忧,甚至不敢轻举妄动,应该不会太难吧?后金进攻北京,算的上是倾巢而出了,甚至深入山东,北直隶,辽东防御肯定会空虚,但是身为总督,难道没有提前察觉?不觉得这个总督当的有点失职吗?

坚决打击脑残粉 回复 10-30 08:00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袁崇焕能力是有的,没政治头脑也是真的。5年平辽的保证有忽悠皇帝的成份,杀毛又没有受善的善后也是一个问题。你上面说到一个问题,说皇太极进攻北京的问题,完全把责任推到袁崇焕的头上对他是不公平的,在事出一年之前,袁就看出问题并上书了,说后金有可能会借道蒙古进犯北京,叫皇帝早作准备,崇祯不当一回事,总之袁崇焕和崇祯都有各自问题。

随便起个名
随便起个名 3
2025-10-24 13:00
洗的有气无力,名义上替它喊了半天冤,但它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在后金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用户12xxx95
用户12xxx95 3
2025-10-21 21:35
满清第一巴图鲁,肉百姓生吞可见之可恨
十三不靠
十三不靠 2
2025-10-26 23:18
把出错定性为投敌,是错上加错!
苏子
苏子
2025-10-30 08:48
洗地都洗的不干脆,直接歌功颂德就好了嘛,反正弘历已经给圆嘟嘟定性忠臣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