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抑强扶弱:秩序的底色,从来不是弱肉强食

很多人觉得“抑强扶弱”是道德说教,或是弱者的生存诉求,实则不然。这个词最早出自《汉书・刑罚志》,原文记载 “夫法令者,所

很多人觉得“抑强扶弱”是道德说教,或是弱者的生存诉求,实则不然。这个词最早出自《汉书・刑罚志》,原文记载 “夫法令者,所以抑强扶弱,以备凶患也”,核心是通过规则约束强势方、托举弱势方,维持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 —— 这不是否定强者,而是防止强者过度扩张,导致系统崩塌。

西汉初年,经过秦末战乱,民生凋敝,但少数豪强地主趁机兼并土地、囤积粮食,甚至私铸钱币,形成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豪强势力坐大后,不仅垄断资源,还抗拒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统治根基。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推行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将盐铁等关键产业收归国有,打击富商大贾的投机行为;同时迁徙豪强到茂陵,瓦解其地方势力。这些举措看似 “抑制强者”,实则让底层百姓获得生存空间,国家财政也得以充实,为后来的疆域开拓和文化繁荣奠定基础。《史记・平准书》评价这一时期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正是抑强扶弱带来的系统红利。

为什么 “抑强扶弱” 能让社会焕发活力?如果任由强者垄断资源,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

时间拉到近代,这种平衡逻辑依然奏效。民国时期,律师施洋为京汉铁路工人维权的故事,成为平民对抗强权的典范。1923 年,北洋军阀勾结资本家,压榨工人薪资、漠视劳动保障,工人罢工后遭到残酷镇压。施洋放弃高薪案源,免费为工人代理诉讼,在法庭上揭露军阀与资本家的勾结内幕,即便遭到威胁也毫不退缩。他的行动不仅为工人争取到基本权益,更唤醒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关注。而现代社会的反垄断执法,更是抑强扶弱的制度化体现:2021 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处以 182.28 亿元罚款,原因是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商家 “二选一”,挤压中小商家生存空间。反垄断执法后,中小商家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从西汉的盐铁官营到现代的反垄断,从施洋的法律援助到当下的民生保障政策,抑强扶弱的本质从未改变:它不是要削弱强者的竞争力,而是要划定权力和资本的边界,让弱势方拥有基本的发展机会。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而应是 “强而不霸,弱而有依” 的生态系统。正如《汉书》所言,法令的核心是 “抑强扶弱”,这既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更是保障系统长期稳定的底层逻辑。今天我们谈论共同富裕、反垄断、劳动者权益保护,本质上都是在践行这一古老智慧 —— 只有让不同群体各得其所、良性互动,社会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