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量子设备还在苦苦追求接近绝对零度的运行环境,你的身体却早已是一个温暖、潮湿、高速运行的量子工厂。
你能想象吗?量子科技的下一个突破,不是发生在冰冷的实验室,而是在我们每个人温暖的身体内部。科学家发现,生命体内时刻都在进行神秘的量子过程,它可能决定着我们的健康、衰老甚至智慧。
最近,芝加哥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成果:他们首次用活细胞自己制造的蛋白质,搭建出了功能性的“生物量子比特”。这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却是正在发生的科学革命。

01 生命科学的量子革命
传统量子设备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寒环境中运行,几乎要把原子“冻住”才能保持量子状态。而生命系统却处在温暖、潮湿、充满噪音的环境,这两者看似水火不容。
但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思路清奇:既然人工量子设备难以融入生命系统,何不反过来,直接用生命系统自己的“零件”来造量子比特?
他们通过基因编程,让细胞生产特定的荧光蛋白,并将它们转化为可操控的量子比特。这就如同让细胞变成一个微型的量子工厂,生产出自带量子功能的工具。
这些“原装”量子比特能被精准定位到细胞内某个角落,探测极其微弱的局部信号变化,灵敏度比现有技术高出数千倍。
更惊人的是,它们天生“亲生物”,不会被细胞排斥,还能随着细胞分裂遗传下去。这意味着,未来它或许能植入活体组织,实时“监听”生命最隐秘的“量子心跳”。
02 生物量子传感:精准医疗的未来
在量子生物传感的另一条赛道上,科学家们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天津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布了一项成果。
他们成功构建出一种室温下非侵入式、生物惰性的量子传感器。这种新型器件如同能“倾听”分子磁语的“量子医生”,可在不扰动生物体系的前提下精准探测微弱磁信号。
研究团队选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碳化硅材料,通过分子级的烷烯表面修饰,构筑出稳定的“钝化保护层”,大幅提升了浅层色心的稳定性和光学信号质量。
这项突破意味着,我们离在生命系统中实现低干扰、高精度的量子测量又近了一步。
量子传感技术的进步,可能催生量子版的核磁共振,彻底改变我们研究生命的方式。
03 生命活动中的量子现象
量子效应在生命活动中并非被动存在,而是主动参与着关键生命过程。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生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质子转移过程不仅受化学因素影响,还受到电子自旋这一量子特性的显著作用。
研究人员将具有特定自旋方向的电子注入溶菌酶晶体,观察质子在其中的运动变化。结果发现,特定自旋方向的电子会显著降低质子的迁移率。
实验直接证实,在具有单一手性结构的生物系统中,电子自旋与质子转移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这挑战了长期将质子转移视为纯粹化学过程的传统观点。
这一发现意味着,生命体系中的能量与信息传递可能比我们先前认为的更具选择性和可控性。质子在生物体系中的运动不仅仅是化学过程,还与量子物理密切相关。
04 量子医学:健康领域的下一场革命
随着生物量子效应的深入研究,一场医疗健康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袁心洲教授提出,量子医学是通过激发人体的自愈系统及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实现快速、安全、自然、温和的根除疾病,甚至逆转细胞衰老的新型医疗范式。
与传统医学不同,量子医学强调“信息调控”而非“物质干预”。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量子医学是一种不依赖任何药物和营养物质,而是利用物质所产生的印记频率所转化的生物信息,激发人体自愈系统及机体自我修复能力。
这种医学模式尤其擅长解决现代医学对亚健康、衰老等微观领域束手无策的难题。
通过给细胞补偿信息能量,即给细胞补充“信息营养”,让细胞恢复活力,实现信息沟通,使人体各种细胞各尽其责,相当于中医所说的“补元气”。
量子医学的优势明显:无药、无介入、无痛苦;从细胞层面修复,治本而非症状压制;而且绿色节能环保,通过保健的手段恢复人体自愈,成本低,见效快。
05 生物量子技术的未来前景
生物量子技术的潜力远不止于医学领域。在环境监测、农业科技、生物计算等方面,这项技术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利用量子效应原理,开发出一种无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扫清了一大障碍。
这种创新传感器利用量子现象——非弹性电子隧穿,实现了无需外部光源的生物检测。当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穿过氧化铝屏障到达金层时,它们的部分能量会激发等离激元,进而产生光子。
这些光子的强度和光谱特性会随环境中是否存在特定生物分子而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度、实时且无需标记的检测-9。
这项突破性成果不仅简化了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也为其在资源有限地区或需要便携设备的应用中开辟了新的可能,如家庭健康监测、偏远地区疾病筛查和环境污染物快速识别等。
正如研究团队所言:“当量子物理和生物学的界限开始模糊,真正的变革性科学,就会诞生在这样的交界处。”
未来十年,我们将见证生物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或许不久后,体检不再是繁琐的医学检查,而是简单的量子扫描;治病不再是吃药手术,而是精准的量子信息调节。
人类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生命,不再只是量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它正在成为量子技术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科普网、袁心洲论文《生物量子效应》、科学网、《Nature Materials》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