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35 岁老陈辞职:职场踏实干活的,为啥拼不过 “会表现”的?

上周,部门老员工35岁的老陈提交了辞职申请,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倍感意外。老陈在公司待了 8 年,连续 5 年绩效考核都是

上周,部门老员工35岁的老陈提交了辞职申请,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倍感意外。

老陈在公司待了 8 年,连续 5 年绩效考核都是最高等级 S,手上牵头完成的项目不下 20 个,连最难啃的 “客户投诉整改” 项目,都是他熬夜 3 个月硬生生搞定的。可奇怪的是,和他同期入职、甚至晚来几年的同事,有的早已坐上部门经理的位置,他却始终停留在普通专员的岗位上。

离职前聚餐,老陈酒后吐真言:“我以为只要把事做好,领导总会看到我的付出。可直到新同事入职半年就被提拔,我才发现,职场里光会做事远远不够。”

职场中,像老陈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踏实肯干、业绩突出,却总在晋升时 “原地踏步”;而有些看似没做出多少亮眼成绩的人,却能快速得到提拔。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职场中,会做事的人真的不如 “会表现” 的人?其实答案并非如此,那些能快速晋升的人,往往掌握了 “做事 + 表现” 的双重能力,而很多人只做到了前者。

一、为什么 “会做事” 的人,反而难晋升?

(1)“沉默型付出”:你的努力,领导根本没看到

小张是公司的技术骨干,每次项目遇到难题,都是他默默加班解决。有一次,系统突发故障,他通宵 36 小时排查问题,终于在上班前修复,确保了公司业务正常运转。可这件事,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

直到领导在会议上表扬另一位 “主动汇报进度” 的同事时,小张才委屈地说:“上次系统故障,明明是我熬夜解决的,您怎么不知道?” 领导愣了愣:“你没跟我说过啊,我还以为是技术团队集体的功劳。”

职场中,“做了” 不代表 “被看到”。很多人习惯 “默默付出”,以为领导会主动关注自己的工作,却忘了领导要管理整个团队,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根本没精力去 “挖掘” 每个人的隐性付出。你的努力如果不主动 “亮出来”,很可能会被淹没在繁杂的工作中。

(2)“单点能力强”:只会做事,不懂 “向上管理”

小李是市场部的 “文案高手”,写出的宣传文案总能带来超高转化率。可每次部门讨论推广方案时,他要么低头沉默,要么只关注自己的文案部分,从不参与整体规划;领导询问项目风险时,他也只会说 “我不知道,我只负责文案”。

年底晋升时,领导没选小李,而是选了一位 “文案能力一般,但能协调各方资源、主动汇报风险” 的同事。领导给出的理由是:“晋升后的岗位需要统筹能力,小李只擅长单点做事,不懂和团队配合,也不会和我沟通需求,很难胜任管理岗。”

职场晋升,尤其是从 “执行岗” 到 “管理岗”,考察的从来不是单一的业务能力,而是 “综合能力”。只会埋头做事,不懂主动和领导沟通需求、汇报进度、反馈问题,也不会协调团队资源,即便业务能力再强,也很难得到晋升机会。

(3)“缺乏价值传递”:没让你的成果,和公司目标挂钩

小王在销售部做了 3 年,每年的业绩都能完成目标的 120%。可当领导问他 “你的业绩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什么帮助” 时,他却答不上来:“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销售任务,没想过那么多。”

而另一位同事小刘,虽然业绩只完成目标的 110%,但每次汇报时,都会说:“我今年开发的 3 个大客户,都是行业头部企业,不仅能带来稳定的销售额,还能帮公司打响行业知名度,为后续拓展市场铺路。”

最终,小刘得到了晋升。领导解释道:“小王的业绩很好,但他的成果只是‘个人业绩’;而小刘能把个人成果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让成果产生更大的价值。晋升需要这样有‘大局观’的人。”

职场中,你的成果如果只停留在 “完成个人任务” 的层面,很难让领导看到你的潜力。只有把个人成果和公司的战略目标、团队的整体利益挂钩,让领导看到你的工作能为公司带来长远价值,才能在晋升时脱颖而出。

二、想晋升,除了 “会做事”,还要做好这 3 件事

(1)学会 “主动汇报”:让你的努力 “被看见”

不要等领导 “问” 了才汇报,而是要建立 “定期汇报” 的习惯。可以按照 “阶段汇报 + 关键节点汇报” 的方式:

· 阶段汇报:每周或每月,用 10 分钟和领导同步工作进展,比如 “本周我完成了 XX 任务,遇到了 XX 问题,已经通过 XX 方法解决,下周计划推进 XX 工作”;

· 关键节点汇报:在项目遇到重大问题、取得重要成果时,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比如 “项目遇到 XX 风险,我提出了 3 个解决方案,分别是 XX,您更倾向于哪种?”“XX 项目提前完成,比预期多带来了 XX 收益,后续可以复制这种方法到其他项目中”。

汇报时,要注意 “用数据说话”,比如 “完成了 10 个客户的签约,比上月增长 20%”,而不是 “完成了很多客户的签约”。数据能让你的成果更直观,也更容易让领导记住你的付出。

(2)做好 “向上管理”:和领导成为 “同频伙伴”

“向上管理” 不是 “拍领导马屁”,而是通过主动沟通,让领导更了解你的工作,也让你更清楚领导的需求,从而更好地配合工作。具体可以从 3 点入手:

· 明确需求:接到任务时,不要立刻动手,先和领导确认 “您希望这个任务达到什么效果?有什么关键指标需要关注?有没有时间节点要求?”,避免因为理解偏差做无用功;

· 反馈问题: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要拖延,也不要只说 “我做不了”,而是带着解决方案找领导:“这个问题我尝试了 XX 方法,没解决,现在有 2 个方案,分别是 XX,您看哪个更合适?”;

· 提供建议:如果发现工作流程中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或者有更好的想法,主动向领导提出:“我发现 XX 环节效率很低,如果用 XX 方法,可能会节省 XX 时间,您觉得可行吗?”。

做好向上管理,能让领导觉得你 “靠谱、有想法”,也会更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为你的晋升积累资本。

(3)提升 “价值格局”:把个人成果和公司目标绑定

在做工作时,多站在 “公司视角” 思考:“我的工作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能帮助团队解决什么问题?” 具体可以这样做:

· 了解公司战略:通过公司会议、内部文件等,了解公司近期的重点目标,比如 “今年公司重点拓展华东市场”,然后在工作中主动向这个目标靠拢,比如 “我可以重点开发华东地区的客户,助力公司拓展市场”;

· 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后,不要就此结束,而是总结 “这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复制到其他项目中?”,并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团队,比如 “我这次通过 XX 方法提高了客户转化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团队提升整体业绩”;

· 关注团队成长:如果有新同事入职,可以主动分享工作经验;团队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你的 “大局观” 和 “团队意识”,领导都会看在眼里。

当你的工作能和公司目标、团队利益深度绑定,你的价值就会被无限放大,晋升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三、写在最后:职场晋升,拼的是 “综合实力”

有人说:“职场中,会做事是基础,会表现是加分项。只有基础扎实,加分项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会表现,没有实际成果,再怎么‘装’也走不远。”

那些能快速晋升的人,从来不是 “只会表现”,而是 “既会做事,又会让自己的价值被看到”。他们用扎实的业绩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主动的沟通让领导看到自己的付出,用长远的眼光把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结合起来。

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做 “沉默的实干者”,学会在 “做事” 的同时,主动 “亮出自已”、“对接需求”、“提升格局”。相信只要做好这几点,你终会在合适的时机,得到属于自己的晋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