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后台被问爆:“不良资产行业到底有多赚钱?听说有人没花一分钱,最后到账一个亿?”
确实,这几年不良资产成了“闷声发大财”的行业,但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其中的运作逻辑。
今天用一个可操作的案例,把“不良资产赚钱术”拆得明明白白,建议先点赞收藏,看完你会颠覆对“赚钱”的认知。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老板,因经营不善,10亿银行债务无力偿还,马上要面临破产清算、强制执行。
这时候最慌的不是你,而是银行——一旦强制执行,10亿贷款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银行会选择“及时止损”:把这笔10亿债权,按本金3-4折的价格卖给资产管理公司(AMC),最多只卖4亿。
对银行来说,虽然亏了6亿,但至少收回4亿,总比全打水漂强。
接下来资管公司的操作才是“精髓”。他们找到你说:“现在强制执行你一分钱拿不到,但你配合我们,不仅不用还债,还能拿1000万养老或东山再起。”你肯定愿意配合,毕竟是“天上掉馅饼”。
然后资管公司转身找了家想扩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抛出诱饵:“我手上有个优质资产,装进你们公司能从银行再贷出6亿,现在5亿就转让给你。”上市公司一算有利可图,却怕有风险不愿先掏钱。
资管公司早有准备:先收上市公司500万诚意金,再找个资金方“过桥”5亿,把你的不良资产转给上市公司。
这一步完成后,资管公司直接套现1亿,潇洒离场。
你配合上市公司办完和解或拍卖手续,拿到1000万也全身而退。而上市公司拿到物权后,立刻找银行贷出6亿,还了5亿过桥资金,自己净剩1亿流动资金。
最后银行也没亏:既解决了10亿不良资产,还新增了6亿贷款业务。
整个过程下来,资管公司没花自己一分钱本金,纯赚1亿;你从10亿债务中解脱还得1000万;上市公司零成本拿到资产还多1亿流动资金;银行也化解了坏账。
这就是不良资产行业的赚钱逻辑——靠资源整合和规则拆解,让“死资产”变“活钱”。你看懂这波操作了吗?有啥疑问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接着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