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极氪 9X 深度解析:380km 纯电续航,这款豪华 SUV 有哪些亮点?

车圈悄然掀起一阵关注热潮 —— 极氪 9X 正式上市,一下子把 “豪华混动 SUV” 的讨论度拉满。此次新车推出了 Ma

车圈悄然掀起一阵关注热潮 —— 极氪 9X 正式上市,一下子把 “豪华混动 SUV” 的讨论度拉满。此次新车推出了 Max 版、Ultra 版、Hyper 版和曜黑版四个配置,官方零售价区间从 46.59 万元延伸至 59.99 万元;如果有旧车置换需求,还能享受限时优惠,起步价可降至 45.59 万元。今天我们就抛开营销视角,从设计、空间、动力到智能化,一点点拆解这款车的真实表现,看看它是否匹配消费者的期待。

魁梧体态下的设计巧思,细节藏着不同声音

第一次见到极氪 9X 实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大气”—— 车长超过 5.2 米,轴距接近 3.2 米,庞大的车身尺寸让它在车流中很容易被注意到。前脸延续了极氪 009 的设计风格,采用一体式格栅,底部格栅还特意做了加宽处理,不少提前体验的用户给它起了 “正大光明” 的外号,倒也贴合这份沉稳气质。凑近观察会发现,格栅的镀铬工艺做得比较精致,在不同光线角度下能呈现出细腻的质感,不会有廉价的反光感。

从侧面看,设计师用 “悬浮车顶” 弱化了车身的厚重感 ——A 柱、B 柱、C 柱都做了黑化处理,让超过 5 米的车身线条显得更流畅,不会因为尺寸大而显得笨拙。值得一提的是,22 英寸镜面锻造轮毂是全系标配,转动时能带来不错的视觉张力,跑在路上辨识度不低。

车尾的亮点集中在环幕星钻贯穿尾灯上,据介绍这款尾灯采用了激光雕刻工艺,拥有四万多个钻石切割面,点亮后灯光均匀且有层次感,夜晚开车时很容易被后方车辆识别。不过有个细节存在不同评价:D 柱使用了大面积镀铬装饰,有人觉得这样能提升豪华感,也有人认为它和车身其他部分的衔接不够自然,视觉上略显突兀,这种审美差异或许需要大家亲自看过实车后再判断。

近 90 度开门 + 6.3㎡座舱,空间兼顾实用与舒适

打开极氪 9X 的后门,第一个贴心设计就很明显 —— 后门开启角度接近 90 度,再配合离地 20 厘米的电动脚踏,老人和小孩上下车时不用费力弯腰,日常使用便利性拉满。坐进车内,“敞亮” 是第一感受,官方数据显示座舱总面积有 6.3 平方米,人均空间超过 1 平方米,这样的空间表现对家庭用户很友好。

实际体验中,前两排的头部和腿部空间都很充裕,即使身高超过 1 米 8 的乘客坐在主驾或副驾,也不会有头顶碰车顶、膝盖顶前排座椅的憋屈感;第二排如果调整到舒适坐姿,腿部还能留出一拳多的余量。第三排的表现比不少同尺寸 SUV 要好:座椅躺倒角度能达到 135 度,还带有 140 毫米的电动滑移功能,加上专属天窗,坐在第三排不会有 “压抑感”,短途乘坐时舒适度有保障。不过需要客观说明的是,进出第三排仍需放倒第二排座椅,如果乘客身材比较魁梧,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费劲,频繁使用第三排的家庭需要留意这一点。

储物空间方面,极氪 9X 也考虑到了家庭出行需求:常规状态下,后备箱能轻松放下三个 28 寸行李箱和两个 20 寸登机箱;如果把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备箱容积能扩展到 2148 升,此时放进四套高尔夫球具再加上衣物背包也不成问题,无论是周末带家人短途游玩,还是长假长途旅行,储物需求基本都能满足。

900V 超级电混加持,3 秒级加速 + 9 分钟快充很亮眼

动力系统是极氪 9X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搭载了浩瀚超级电混系统,这套系统包含三电机兆瓦级混动电驱,综合马力能达到 1400 匹,零百加速成绩全系都进入 3 秒级别, —— 这样的加速数据放在一台超过 5 米的豪华 SUV 上,确实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为了平衡性能与能耗,新车配备了一台 2.0T 超级电混专用发动机,官方给出的热效率超过 46%,这意味着它在高速巡航或馈电状态下,油耗表现会更经济。实际驾驶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即使电量低于 20% 的馈电状态,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满电时的差距仅在 0.2 秒左右,不会出现明显的动力衰减,对于经常跑长途、或者充电不方便的用户来说,这个特点很实用,不用再担心 “馈电就变弱” 的问题。

电池方面,极氪 9X 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了 900 伏混动专用电池,提供两种选择:高配车型搭载 70 度电池,CLTC 纯电续航 380 公里;入门车型配备 55 度电池,CLTC 纯电续航 300 公里。两种电池都支持 6C 超快充,从 20% 电量充到 80% 只需要 9 分钟,这个补能速度在混动车型中比较少见,相当于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补满大半电量。另外,车辆还搭载了 145 千瓦的增程发电机,在高速以 120 公里时速行驶时,如果处于馈电状态,系统能主动给电池充电,据说 90 分钟就能从 30% 充到 80%,相当于自带了一个 “移动快充桩”,长途出行时补能更灵活。

AI 数字底盘 + 高刚性车身,操控与安全两手抓

作为一款豪华 SUV,极氪 9X 在底盘配置上没有缩水:全系搭载浩瀚 AI 数字底盘,标配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和双阀 CCD 电磁减振器,这些配置能让车辆在不同路况下都保持不错的舒适性 —— 过减速带时能过滤掉大部分颠簸,高速行驶时车身也更稳定。

更特别的是,它加入了 48 伏主动稳定杆技术,这种配置以往多在更高阶的豪华车型上见到,它能在 0.2 秒内快速调节车身姿态,过弯时对侧倾的抑制效果很明显,即使车速稍快,车内乘客也不会有明显的 “甩动感”。官方介绍,这套底盘系统能自动识别深雪、泥地、沙地等七种特殊地形,并自动切换相应的驾驶模式,对于偶尔想尝试轻度越野的用户来说,多了一份保障。

安全方面,极氪 9X 的车身用了大量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到 91%,车身扭转刚度数据为 41600N・m/deg,这种刚性表现能在碰撞时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客。主动安全配置也比较实用,比如侧碰主动抬升系统,能在检测到碰撞风险前 0.7 秒提前抬升单侧底盘,用更坚固的门槛梁来承受冲击,进一步降低碰撞伤害。

双 Thor-U 芯片 + 滑移屏,智能化覆盖行车与座舱

智能化体验是当下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极氪 9X 搭载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提供 H7 和 H9 两种方案,核心硬件是双 NVIDIA DRIVE Thor-U 芯片,配合 43 个感知硬件,能实现不少实用功能。比如 “无图园区漫游”,即使不依赖高精地图,车辆也能在停车场内自主寻找车位和出口;通过语音指令,还能控制车辆自动找到极氪的充电桩并完成插枪充电,不用再下车手动操作,日常使用更便捷。

座舱内的智能化设计也很贴心,最吸引人的是那块 17 英寸飞翼式滑移屏 —— 它能在第二排和第三排之间电动滑移,后排乘客无论是想调节空调、看视频,还是操作导航,都能轻松触碰到屏幕,不用再麻烦前排驾驶员。音响系统则是与英国品牌 Naim 合作定制的,配备 32 个扬声器,峰值功率 3868 瓦,还支持杜比全景声,播放音乐或电影时,环绕感和细节表现都比较出色。

为了提升座舱静谧性,极氪 9X 全车用了 11 块 PVB 隔音夹层玻璃,还搭配了双主动降噪技术,官方表示时速 120 公里时,车内的安静程度能达到某些超豪华品牌车型九成以上的水准。实际体验中,高速行驶时风噪和胎噪确实控制得不错,不会影响车内乘客正常交谈。

四版本价格清晰,限时权益覆盖实用配置

最后来看价格和配置差异:四个版本中,Max 版和 Ultra 版的差价为 2 万元,主要区别集中在部分舒适性配置和轮毂样式上,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可以对比这两个版本的具体配置,选择更贴合自己需求的;Hyper 版价格升至 55.99 万元,新增了 22 英寸镜面锻造轮毂和六活塞橙色卡钳,适合喜欢运动风格的消费者;曜黑版则可以看作是 Hyper 版的黑化特别版,价格 59.99 万元,外观细节上多了黑色装饰件,更显个性。

独立购车建议:从实际需求出发,重点关注这四点

先明确自身使用场景:极氪 9X 更适合两类用户 —— 一是多孩家庭,需要大空间满足日常出行和长途旅行,同时对动力和智能化有要求;二是有商务需求的用户,宽敞的座舱和不错的静谧性,能提升接待客户时的体验。但如果预算有限(低于 45 万元)、主要用于城市短途通勤且充电方便,纯电车型可能是更经济的选择;如果需要频繁使用第三排,且乘客多为魁梧成年人,建议重点体验第三排的进出便利性,避免后期使用不便。

长期使用成本提前考量:混动车型的后期成本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 一是保养,2.0T 发动机的保养周期通常为每 5000-10000 公里一次,单次基础保养费用大概在 800-1500 元,具体以当地 4S 店报价为准,建议提前咨询;二是电池寿命,宁德时代的电池可靠性较高,不过要确认官方质保政策(如是否为 “首任车主终身质保” 或 “8 年 / 15 万公里质保”),降低后期电池维修的顾虑;三是能耗成本,若日常通勤距离在 300 公里以内,纯电模式基本能覆盖,按家用电价 0.5 元 / 度计算,380 公里续航的电费约 19 元,远低于同级别油车的油耗成本;高速馈电时,2.0T 混动的油耗预计在 7-9L/100km,可根据自己的年均高速里程,估算年度油费。

试驾时重点体验这些细节:试驾是判断车辆是否合适的关键 —— 首先让家人一起体验空间,尤其是第三排,让老人或小孩实际上下车、乘坐,感受舒适度;其次测试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比如馈电状态下的加速响应,看是否能接受;然后体验隔音效果,在高速上开到 120 公里时速,感受风噪、胎噪的控制情况,是否符合自己对静谧性的预期;最后试试辅助驾驶功能,在安全场地测试无图园区漫游、自动充电等功能,看操作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对比竞品时关注核心差异:同价位的豪华混动 SUV 并不少,对比时可以聚焦三个维度 —— 空间(第三排腿部空间、后备箱扩展性)、动力(馈电加速表现、充电速度)、服务(品牌网点覆盖密度,方便后期保养;救援服务,比如高速馈电时是否有应急充电支持)。不用纠结 “谁更好”,而是看 “谁更贴合自己的需求”,比如有的竞品第三排进出更方便,有的竞品品牌服务网点更多,这些都可能影响后期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