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5A景区快400家了,花两倍门票钱去看真的值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一说“5A景区”,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故宫、九寨沟这种“必去”的地方。但现在刷到5A名单,有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一说“5A景区”,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故宫、九寨沟这种“必去”的地方。但现在刷到5A名单,有时候会愣一下:这儿也能算5A了?

有些游客甚至总结出了一套新思路:不看5A名单,改查“文保单位”。与其相信那块金字招牌,不如相信时间筛出来的老地方。

可即便如此,去年还是有40个新景区加入了5A队伍,数量是史上第二多。大家一边调侃“该降级一批了”,一边看着名单继续变长。

这让人不禁好奇:挤进5A队伍,真能让景区赚更多吗?这块牌子,怎么好像没以前那么闪了?

5A,还“高级”吗?

说“遍地5A”可能有点夸张,但数量确实多了。从2007年第一批66家开始,5A家族不断壮大,到去年底已经达到358家。名单长了,但大家的疑问也多了:怎么我家门口那个散步的公园,也成5A了?

有些老牌5A,比如天津古文化街,虽然是首批入选,但在不少游客的分享中,体验似乎并没达到“顶级”的预期。看来,资历老也不一定等于体验好。

评上5A,到底看什么?

景区评级,依据的是一份详细的评分标准。它主要看三块: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还有游客意见。

其中,服务设施、交通是否方便、厕所干不干净这些“硬件”占了大头。这也让一些人觉得,标准是不是有点“偏”?一个离市区远但风景绝美的地方,可能在“交通”上就吃亏了;而一个市内的普通公园,反而因为配套齐全更容易拿高分。

对游客来说,景点本身是否好看、好玩,才是核心。配套设施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本体不够吸引人,设施再好,可能也难让人满意。

多一个A,就更能赚钱吗?

想评5A,前期投入可不小。有的古镇为创5A投了几个亿修停车场、游客中心;有的古城改造,总投资甚至超过十亿。

但投入这么大,回报却不一定理想。根据文旅部数据,全国A级景区的平均收入还没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就连一些有名气的5A景区,比如大唐不夜城、桂林,近几年也面临游客减少或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现在景区竞争太激烈,哪怕有爆款项目,也可能面临“人多但消费不高”的情况。而像桂林这样,如果游客反映“门票贵”、“体验一般”,口碑下滑,也会直接影响人气。

这么看,5A招牌或许能吸引第一波游客,但能不能让人愿意再来、愿意多消费,还得靠实打实的体验。

不过,5A身份确实给了景区提价的底气。数据显示,5A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约68元,是4A景区的一倍。对游客来说,多付的钱,是否买到了等值的体验,可能就是大家心里那杆秤了。

去年,景区评级标准有了更新,把“旅游资源吸引力”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还新增了“文旅融合”的考量。这些调整,或许能让未来的5A名单更贴近游客的期待。

你有没有去过哪些让你觉得“有点意外”的5A景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