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易经文化传承师 —— 谭天问老师讲到:在《易经》的智慧宝典中,坎卦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与人生启示,而苏轼的一生,恰是对坎卦的生动诠释,他以其坎坷的仕途经历和豁达的应对态度,为我们展现了坎卦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坎卦,卦象为上坎下坎,象征着水,亦代表着险阻与困难。卦辞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告诉我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只要心怀诚信与信心,内心保持通达,行动就会得到帮助,最终能克服困难。
苏轼的仕途,可谓是坎卦 “险阻” 的真实写照。他 24 岁入仕,制科考试夺魁,名满天下,本应是仕途顺遂,然而命运却给他设置了重重障碍。43 岁时,因 “乌台诗案”,他被捕入狱,差点丧命,从此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贬谪生涯,先后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这些贬谪之地,一个比一个偏远,环境一个比一个艰苦,就如同坎卦中那连绵不断的水流,困难接踵而至。
从坎卦的初六爻 “习坎,入于坎窞,凶” 来看,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无疑是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就像坠入了深深的陷阱。他从朝堂重臣沦为阶下囚,政治生涯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可谓是凶险至极。但苏轼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深知在这艰难的处境下,必须保持警惕,谨慎应对。
到了九二爻 “坎有险,求小得”,苏轼被贬黄州时,虽然政治生涯跌入了深谷,但他却能在困境中寻找生活的美好。他发现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美食中寻得慰藉,还在黄州垦荒种地、研制东坡肉、夜游赤壁作赋,把流放地活成了精神故乡。这正是在坎坷凶险中,通过妥善处理,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六三爻 “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苏轼在被贬惠州、儋州时,面临的是更加艰难的处境。但他没有盲目行动,而是理性对待。在惠州,他面对 “日啖荔枝三百颗” 的清贫,仍能笑言 “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办学堂、改陋习,把蛮荒之地变成了文化之乡。他明白在这样的困境中,需要静待时机,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当地的百姓做一些实事,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挣扎。

九五爻 “坎不盈,祗既平,无咎”,意味着在险境未完全爆发之前,要敏感察觉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达到内外的平衡,从而避免灾祸的发生。苏轼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他总能在困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他研究佛学,抄写《金刚经》,从中寻找精神寄托;他研究史书,与现实交相印证,以消解痛苦。他懂得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不被外界的困难所打倒,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苏轼的一生,就像坎卦所寓意的流水,虽历经险阻,却始终奔腾向前。他在面对连番的打击时,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他没有被困难所束缚,而是在困境中不断地沉淀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苏轼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坎卦的智慧:人生中困难和险阻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像苏轼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豁达的胸怀去应对,在困境中寻找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就能够在逆境中实现自我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这也正是《易经》坎卦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 “坎” 时,能够更加从容、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