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50度陡坡测试落幕:领克10EM-P成中大型轿车市场新搅局者

当轮胎摩擦地面的嘶吼声在50度“保罗坡”上响起,围观者都捏了把汗——不是硬派SUV,而是三辆中大型轿车正挑战这个“陡坡禁

当轮胎摩擦地面的嘶吼声在50度“保罗坡”上响起,围观者都捏了把汗——不是硬派SUV,而是三辆中大型轿车正挑战这个“陡坡禁区”。长久以来,“轿车爬陡坡=白费力”的想法像常识般存在,毕竟低附着路面的抓地力、陡坡起步的动力需求,似乎都是轿车的短板。但南京这场性能测试,却让所有人改变了看法。

专业车手操控下,奥迪A6L四驱版靠着经典四驱稳稳登顶,符合预期;凯迪拉克CT5后驱版则没那么幸运,低附着路面上动力传递跟不上,没爬多远就停了下来;最让人意外的是领克10EM-P,这款混动轿车不仅顺利冲顶,还用一套新技术,把中大型轿车的性能上限拉高了不少。

驱动形式:复杂路况的“胜负手”

这场陡坡对决,把“驱动形式”的重要性扒得明明白白。平时开后驱,能享受到驾驶乐趣,但到了高坡度、湿滑的复杂场景,后驱的缺点就藏不住了——动力传不到该去的地方,车身也容易晃,安全性大打折扣。

奥迪A6L的Quattro智能四驱,是燃油车时代的“硬通货”,这么多年市场检验下来,可靠性没话说,这也是它能爬上去的关键;而领克10EM-P的eAWD智电四驱,透着新能源技术的“机灵劲儿”:10ms就能响应路况变化,比传统机械四驱快多了,路面一有动静就能调整动力;更贴心的是,后桥电机用不上时会“歇着”,不浪费动力也不费油。两种四驱的比拼,其实是新旧技术的对话,也让大家看清:对中大型轿车来说,四驱才是应对复杂路况的“定心丸”。

混动+底盘:陡坡登顶的“组合拳”

领克10EM-P能赢,靠的是混动技术和底盘调校的“强强联手”,既够劲又舒服,缺一不可。

动力上,这套EM-P智能电混系统很能打:核心是热效率47.26%的1.5T Evo电混引擎,搭配DHT Evo混动电驱,前桥电机、变速箱和后桥电机配合得严丝合缝,能输出390kW综合功率、755N・m综合扭矩,爬陡坡时动力一直在线,不会断档。而且电机一启动就有最大扭矩,陡坡起步不费劲;三挡DHT设计还能避免换挡时动力中断,爬起来特别顺。

底盘也没拖后腿。基于CMA Evo平台打造,纯铝合金双叉臂前悬架让车身贴地更稳,50度陡坡上也不晃;增强版五连杆后悬架很会“妥协”,既能过滤路面颠簸,又能保持稳定,坐得舒服、开得也安心。再加上液压可变阻尼悬架,坡度、加速度变了,它能立马调整,适配不同路况。靠着领克TCR赛事六年七冠的技术底子,这款车的极限操控也很能打——83.2km/h麋鹿测试成绩、35.5米百零制动距离,就是最好的证明。更难得的是,日常开也不“费油”,零百加速最快5.1秒,CLTC亏电油耗才4.2L/100km,性能和省油都占了。

这场陡坡测试,不只是比谁能爬上去,更给中大型轿车市场指了条新道。奥迪A6L守住了豪华品牌的机械四驱优势,给喜欢经典的人留了选择;而领克10EM-P用新能源技术,打破了“好性能必贵”的规矩。30万以内,它是唯一全系标配四驱的混动中大型轿车,把“技术平权”落到了实处——不用花大价钱,也能买到顶尖性能、能应对各种场景的车。日常通勤省油平顺,短途遇到复杂路况也不怕,这样的车,才是老百姓需要的。

它的出现,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大型轿车的价值,还推着市场从“拼品牌”转向“拼技术”。未来中大型轿车的竞争,肯定要围绕技术和用户体验来,而领克10EM-P,已经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