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田荣对项梁与赵国的态度

田儋在救魏王咎时,被章邯夜袭,兵败死于临济城下。田儋的从弟田荣聚拢残兵败将向东撤退至东阿。齐人听说田儋死后,立原齐王建的

田儋在救魏王咎时,被章邯夜袭,兵败死于临济城下。

田儋的从弟田荣聚拢残兵败将向东撤退至东阿。

齐人听说田儋死后,立原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抵御诸侯。

此时,田荣面临多重危机,首先,新败之兵,军心不稳;其次,他撤到东阿后,被尾随而至的章邯包围;最后,齐地已经重立齐王,他很可能无法获得齐地的援兵。

好在,项梁听说田荣处境危急,率兵击败章邯于东阿城下。史料中没有说明田荣是被迫请求项梁救援,还是项梁主动采取营救行动。不过从“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来看,项梁主动的可能性比较大。

项梁在东阿打败章邯之后,章邯向西撤退,项梁率兵紧追。田荣因为齐国内部出现问题,根基动摇,所以他直接率兵回齐国击败并驱逐齐王田假,之后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

再次夺回齐国的田荣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其他诸侯之间的关系,他会考虑为什么田假会逃奔楚国,楚国在田假夺取齐王的行动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不过,他无法完全确定楚国的立场,因为在他危急关头,恰恰是楚国实际领导人项梁挺身而出把自己从东阿救下。

如果项梁他们真想立田假,其实完全可以不去营救田荣。

或者即便去救,也完全可以缓慢进兵,以便深度消耗双方的实力,这更有利于田假积聚力量,整合资源,但实际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项梁亲自率兵前去营救,他始终知道章邯是反秦起义的头号敌人,另外从项梁的行动中其实也可以看出,楚国势力中项梁没有立田假的嫌疑,至少没有表现出来。

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田荣在接到项梁派来的使者,请求出兵共击章邯时,他以击杀田假为出兵的条件。

田荣提出这种条件也是存在客观原因的,首先田荣需要试探楚国到底在田假夺权的行动中的态度;其次,他也需要楚国杀田假以划清跟齐地反田荣势力的界限;最后,田荣也有必要杀掉以田假为首的流亡政府对他们的威胁。

田荣的另外一个要求是杀掉逃往赵国的齐相田角以及此前去赵国求救的田间。这里有一个问题,田间去赵国求救是为了救谁?

我认为救的应该不是被围于东阿的田荣,田假被齐人立为齐王后,深知田荣虽被章邯围于东阿,但仍是齐地最具实力的军事领袖,一旦脱困必回师夺位。因此,田假派将领田间前往赵国求救,目的是争取赵国的军事支持,巩固自身政权,为抵御未来田荣或其他诸侯的进攻做准备。

楚、赵两国的模糊立场,令他们之间最起码的合作基础—信任,无法建立。齐、楚、赵三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楚、赵两国如果杀田假、田角等人会失信于其他诸侯,如果不杀便会失去田荣的信任,结果便是失去齐国的兵援。同样的问题也纠缠着田荣。

其实齐国的使者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甚至给人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楚国杀田假:

“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间于楚、赵,非直手足戚也,何故不杀?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齮龁用事者坟墓矣。”

通过这段说辞其实可以看出,田荣也在做最后的努力,他是有大局观的,他知道秦国是主要的对手,如果楚、赵被打败,下一个秦军的打击目标就是齐国,秦灭六国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但是攘外也需安内,被田假偷家的惨状还历历在目,如果这种事情再次发生,他有没有可能再次夺回齐国的控制权?很难说!

田荣已经把自己合作底线和盘托出,只要帮他消除内部隐患,他愿意为了生存而联合抗秦;但如果内部威胁未除,他绝不可能安心出兵。

结果双方都不让步,谈判破裂。

虽然田荣没有派兵援助项梁并不是其兵败被杀的主要原因,但是田荣也很难脱离干系,项羽便因此仇恨田荣,同样的原因,赵王歇、张耳被围巨鹿,田荣依旧没有施以援手。

当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战胜秦国后大封诸侯,田荣不援助项梁,不救援赵国,不跟随入关,不受项羽待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