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I竞赛白热化的当下,OpenAI以1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震撼市场,但其资金来源却远非传统融资所能覆盖。这家估值3000亿美元的AI巨头,正通过“循环融资”与“股权换采购”的金融创新,重构AI时代的资本规则。
供应商深度绑定:循环融资的资本魔术OpenAI与英伟达、AMD等巨头的合作,本质是一场“供应商向客户投资,客户再购买产品”的闭环游戏。英伟达承诺未来十年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资金直接用于购买其GPU,形成“资金注入-订单回流”的循环;AMD则通过发行认股权证,允许OpenAI以极低价格购买股份,若股价因GPU需求上涨,OpenAI持有的股权价值可覆盖采购成本。这种模式将硬件销售转化为股权配置,使OpenAI在未支付现金的情况下获得算力支持。
外部资本依赖:75%资金缺口待解尽管金融工具设计精妙,但高盛测算显示,OpenAI在2026年需投入1140亿美元以满足运营与资本承诺,其中75%依赖外部股权和债务融资。其自身收入贡献仅17%,供应商融资占比骤降至8%。这意味着,若无法持续获得VC、债务市场支持,或AI应用增长不及预期,这场豪赌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
风险警示:AI泡沫的阴影市场对OpenAI模式的争议,核心在于其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相似性。评级机构穆迪已警告甲骨文等合作伙伴过度依赖OpenAI的风险,而当前AI概念股市值已是互联网泡沫时期的17倍。若用户增长放缓或付费意愿下降,由高预期支撑的资本循环链将迅速断裂。
OpenAI的资本游戏,是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的碰撞,也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局。其能否突破“烧钱”困局,将取决于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速度,以及资本市场对“未来增长潜力”的持续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