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租住市场洗牌,招商蛇口招商伊敦如何成为定盘星?

2025 年,长租公寓产业彻底告别“规模竞赛”。在《住房租赁条例》落地倒逼合规升级、“好房子”标准延伸重塑产品逻辑、公募

2025 年,长租公寓产业彻底告别“规模竞赛”。在《住房租赁条例》落地倒逼合规升级、“好房子”标准延伸重塑产品逻辑、公募REITs扩募打开资管通道等因素推动下,产业进入“运营致胜、价值重构”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具备资源与运营优势的国资本背景企业,正从重要的市场参与者,转变为定义市场规则、稳定行业预期的核心力量。

以招商伊敦为例,作为国资系头部运营商,其五年从3.2万间到超6万间的规模跃迁、从“住房提供者”到“生活方式创造者”的角色转变,绝非单一企业的成长故事,而是产业破解“盈利难、同质化、供需错配”三大痛点的典型样本。

当前,我国租房人口已达到近2.6亿。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的改变,大众对租房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市场供给端仍以个人房东的“老旧散”房源为主。《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全国超6000万套潜在用于出租房源亟待提质改造、激活价值。”“供需错配”是住房租赁市场的显著痛点。

招商伊敦的五年布局,正是围绕“破解供需错配、升级品质租赁”展开。其业务源头可追溯至职工宿舍运营,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市场化、品质化租赁服务延伸:2012年,深圳蛇口首个精装租赁公寓——壹间公寓・槟榔园正式推出,“壹间”公寓成为布局全国的长租公寓品牌;随后,“壹栈”人才公寓、“壹棠”服务式公寓相继落地,形成覆盖不同客群的产品矩阵,以差异化定位精准对接青年白领、产业人才、高端商务人士等全周期居住需求,实现了供给端的多元化覆盖;2020年招商伊敦正式成立,标志着其租赁业务进入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依托招商系内地产开发、物业服务、酒店运营等核心资源,深度融合了酒店和国际服务公寓的优势,让租赁产品在居住品质、服务体验上实现结构性跃升,同时形成“多品牌协同、资源互通、服务互补”的综合优势。

在地缘布局上,其锚定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及二线核心城市,不仅承接地方政府“人才安居”政策,更精准对接产业人才的居住刚需。以明湖科创岛人才公寓为例,项目落地即承接平湖区域青年人才和企业家的居住需求。在运营标准上,其不断提升“好房子”的门槛,高标准装修、智能化配置、健身房与自习室等公区配套、覆盖节日与兴趣的社群服务,共同构成了“让人才留下来”的品质居住生态,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象体现。

明湖科创岛人才公寓-效果图

这种模式,不仅让招商伊敦成为深圳、上海等城市“人才安居计划”的核心合作方,更给产业树立了“品质租赁可标准化、规模化复制”的范本。克而瑞长租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年中,国企系企业在住房租赁市场TOP30企业中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突破15%。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其市场份额的同比与环比涨幅基本均领先于房企系及资管系企业。换言之,住房租赁市场头部格局正加速向国企主导方向演进。

对产业而言,招商伊敦的价值不在于“多建了几间房”,而在于验证了一条清晰的破局路径:以多品牌矩阵对接多元市场需求,以酒店化标准升级服务品质,再依托国企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规模化运营,最终让“品质租赁”从零散供给走向标准化赛道,为行业提供了“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成熟范本。

长租公寓行业常被冠以“长坡厚雪”的赛道标签。这背后,是行业普遍面临的运营难题。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数据,50城住宅平均租金走势近年来整体持续下跌。在市场竞争加剧、运营成本增长等因素影响下,多数长租公寓企业赖以生存的单一“租金差”收入很难为继。

金融化,是长租公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招商伊敦基于四十余年租赁积淀,构建的“投融建管退”全生命周期模式,恰恰为产业打开了“盈利破局”的口子,其2024年推动“招商基金蛇口租赁住房REIT”上市的动作,更是成为产业“资产证券化”的标杆案例。

在“投”的环节,注重精准的项目定位与优质资产的获取,为后续价值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融”的环节,凭借央企背景优势获取多元化的融资支持,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是借助REITs募资,2024年REITs上市募资超25亿元,资金成本远低于产业平均水平,为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和最终的资本退出铺平了道路;在“建/管”的环节,通过构建品牌矩阵、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客户全周期服务等,有效提升客户黏性与品牌价值。截至目前,其累计布局全国23个城市及2个海外国家,管理项目达122个,管理房源超6万间;在“退”的环节,壹栈・林下、壹栈・太子湾作为底层资产,不仅实现了“退出变现”,更通过REITs扩募持续注入新资产,形成“运营-增值-退出-再投资”的闭环。

这一模式对产业的启示在于,长租公寓的盈利不是靠“租金差”,而是靠“资产增值+金融工具”的协同,引领产业从“重资产自持”向“轻资产运营+资产证券化”转型。

迈点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TOP30住房租赁企业合计管理规模已经达到202.26万间。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业的“同质化”现象也愈发明显。多数长租公寓品牌仍停留在“标准化装修+基础物业”的初级阶段,无法匹配需求端的“个性化、场景化”升级。招商伊敦的产品与数字化创新,恰恰是产业“差异化竞争”的样本。

产品端,从“空间租赁”到“生活场景”的跃迁。其产品升级不是简单的“装修升级”,而是贴合租客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场景重构”。以壹间3.0产品为例,其打破公区“单一功能空间”的定位,植入休闲区、共享厨房、运动角、自习室等多元社交场景,让公寓从“睡觉的地方”变成“社交主场”。不少租住在此的租客反馈,“因为在这里认识了好朋友,已经住了几年”。与之相对的,服务方面推出“多壹点 MORE+”,1 小时保洁、家电清洗等高频服务超快响应,每年超百场社群活动提升粘性,异业联盟引入“快闪精剪”“迷你仓”等配套,让服务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

这种“场景化产品+情感化服务”的模式,推动产业从“卖空间”向“卖生活方式”转型。当前,这一模式已逐渐在多个其他品牌公寓的产品上得以体现。

数字端,以技术重构产业运营效率。长租公寓产业的“精细化运营”,离不开数字化赋能。传统模式下,租务签约需30分钟、维修响应超24小时,人力成本高、租客体验差。而招商伊敦的数字化实践,为产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技术路径。其自主研发的公寓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通“找房-预订-签约-入住-退房-缴费”全链路,90%的业务实现自助办理,线上签约时长压缩至5分钟;接入招商蛇口大会员体系,租客可通过租房行为累积积分,兑换餐饮、购物、旅游等跨业态服务,构建“租-享-消”生态闭环。这种模式不仅提升租客粘性,更打开了“租金之外”的增值收入空间。

对产业而言,招商伊敦的数字化不是“炫技”,而是用技术解决运营痛点、挖掘新收入来源,推动产业从“人力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当下,住房租赁行业正迎来供需格局重构,品质消费成为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等引领行业品质升级的“国家队”,正成为“定盘星”。

站在2025年的产业节点回望,招商伊敦的五年,是长租公寓产业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其实践证明,长租公寓产业的价值,终究是“民生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平衡,而国资系运营商的核心作用,就是在这一平衡中找到产业转型的“最优解”,推动产业真正成为“城市安居”的支撑力量。